地方債務風險仍在安全區
2011-07-21   作者:賈康(財政部財政科學研究所所長、研究員)  來源:人民日報海外版
 
【字號

 
  賈 康

  國家審計署近日公布的地方債審計結果,對1979年以來中國縣級以上各級地方政府的債務情況作出全面揭示,覆蓋各年度共計187萬多筆具體債務,形成了迄今為止關於中國地方實際債務情況的最為權威和全面的信息。
  關於中國地方債的風險度,幾年來一直是各方關注和熱議的話題。作為研究者,我的總體判斷是:中國在改革開放追求又好又快發展的過程中,雖然碰到了很多棘手問題,黃金發展期伴隨矛盾凸顯期,確實需要特別注重防範風險化解矛盾,但是如果從地方政府債務或者公共部門負債率的特定角度考察,審計結果使我們有依據形成一個基本判斷:中國走到現在,公共部門以債務率水平為關鍵指標的債務總量,總體上在安全區。
  公共部門債務的總量風險,歐盟各國在簽訂“馬約”時曾劃出負債率60%的警戒線——雖然在世界金融危機衝擊之下,歐盟的這條警戒線已全面失守,但仍可以作為當下對中國債務風險作出評判的一個主要參照標準。
  按照審計結果,中國2010年底三類地方政府債務(負有償還責任的直接債務、負有擔保責任的或有債務、償債困難時可能需政府給予一定救助的債務)合計10.7萬億元,其中,後兩類債務(佔37.4%)並不會百分之百變為實際債務。姑且全部假設為“實打實”債務,10.7萬億元債務餘額,約相當於中國去年國內生産總值(GDP)的26.9%。再加上中國名義指標表現的公共部門債務(約相當於GDP的20%),和中國政策性金融機構發行的金融債券等(約相當於GDP的6%),中國總體的公共部門債務率應在50%—55%,仍處於總量風險可控的安全區,並且可望在此次“暗賬翻明”之後,更有效地多方配合加強管理防範風險,使公共部門總債務率於今後得到一定收斂。
  然而需要強調,這一審計結果使我們有信心肯定地方總量風險仍可控的同時,還至少表明兩大問題:第一,過去地方政府債務的透明度明顯太低,大量的隱性負債是潛規則強制替代明規則形成的,規範性很低,風險的能見度也很低;第二,總量雖然現在尚沒有超過安全線,但地方債的局部風險不可忽視,如果某些負債率過高的局部地區與具有較高風險的項目一旦由於某些事情觸發了已積累的矛盾,那麼社會代價將會很高——不僅直接經濟效益代價高昂,而且對於政府的公信力、公眾的和諧感、決策管理部門騰出更多精力去抓其他一些大事而言,都是一種很明顯很負面的對衝性不良因素。現在,在已具有地方債“全景圖”、“結構圖”的情況下,有條件促使我們針對透明度不高和低水準救火機制的問題,討論在今後如何加強協調、防範風險,追求更好地可持續發展。
  至於有些境外媒體借炒作“中國地方政府債務”而把基本判斷引向所謂“中國崩潰論”,完全是聳人聽聞的臆測,是沒有真實依據的。我認為,在通盤的總量情況與結構情況擺明之後,我們對於地方債風險的所謂“集中爆發”威脅,具有極大把握來防範和消除。對於某些局部風險的防範與消除,也已具備多種手段、多道防火墻,包括近年不斷充實的銀行壞賬準備金、地方政府可調劑運用的資金和可應急變現的資産,等等。更不必説中央層面依託綜合國力提升所擁有的多元化的、實力比較雄厚的手段。

  凡標注來源為“經濟參考報”或“經濟參考網”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頻稿件,及電子雜誌等數字媒體産品,版權均屬新華社經濟參考報社,未經書面授權,不得以任何形式發表使用。
 
相關新聞:
 
頻道精選:
[財智]肯德基曝炸雞油4天一換 陷食品安全N重門[財智]忽悠不斷 黑幕頻現,券商能否被信任
[思想]觀點擂&:奢侈品,降稅的糾結[思想]破解"兩難"選擇成為宏觀政策着眼點
[讀書]《五常學經濟》[讀書]投資盡可逆向思維 做人恪守道德底線
 
關於我們 | 版面設置 | &&我們 | 媒體刊例 | 友情鏈結
經濟參考報社版權所有 本站所有新聞內容未經協議授權,禁止下載使用
新聞線索提供熱線:010-63074375 63072334 報社地址:北京市宣武門西大街甲101號
Copyright 2000-2010 XINHUANET.com All Rights Reserved.京ICP證01004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