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除以“出口復進口”套利的土壤
2011-07-21   作者:孫澤生(復旦大學經濟學院博士後、浙江科技學院副教授)  來源:文匯報
 
【字號

  出口退稅政策能激勵出口,但也會讓無良廠商鑽空子,玩“先出口再進口”的把戲,既人為“做大”了貿易量和貿易額,也造成了無謂的運輸等成本耗費,更使大量財政支出虛擲。為防止類似事件繼續存在和重現,既要加強監管,更要矯正市場扭曲

  “達芬奇事件”持續發酵,一個個問題被不斷揭出。其中,筆者最關注與出口退稅等政策相關的市場扭曲,認為這是發生這類事件的一大誘因。同時筆者注意到,近期圍繞“達芬奇事件”的種種討論,對此似乎涉及較少;其實,這是一個值得高度重視的警示。

  內外銷之間存在一個等於出口退稅率的套利空間

  按照目前我國實行的出口退稅政策,廠商將産品出口後可獲增值稅退稅,而産品在國內銷售,則要足額徵稅——於是,內外銷之間存在一個等於出口退稅率的套利空間。與此同時,如果産品內銷,將面對國內市場較高的流通成本。因此諸多擁有優質、有出口競爭力的産品的廠商,很自然地選擇放棄國內市場——這其實是國內消費者對國貨好感、信任度不高,更青睞“洋貨”的一個原因。不過,外銷市場也有容量限制,一些“精明”的廠商發現,在出口並且獲得退稅後,如果運輸、倉儲和再包裝等的成本不高,大可以把産品重新進口,這一來,國貨就變成了“洋貨”,利用國內消費者對“洋貨”較高的好感和信任度,能獲取超高利潤。如此便産生了很嚴重的市場扭曲。
  以“先出口再進口”的“模式”獲取高額利潤,主要包括下述幾種情形:其一,廠商根本用不着支付海運、倉儲和再包裝成本,只要設法將貨物送進保稅區兜一圈,就可以既得到出口退稅又扮成“洋貨”假進口;其二,將報關出口的貨物拉到大洋上轉一遭,不用到歐美那麼遠,沾點洋氣就運回來;其三,真下點本錢,把貨物運到歐美即自稱的“原産地”,再包裝一番運回來,藉&“國際品牌”效應和消費者的信息不對稱獲取暴利。

  無良廠商鑽空子玩“先出口再進口”把戲

  出口退稅政策能激勵出口,但也會讓無良廠商鑽空子,玩“先出口再進口”的把戲,既人為“做大”了貿易量和貿易額,也造成了無謂的運輸等成本耗費,更使大量財政支出虛擲。
  我們已經看到,這一亂象普遍存在於出口退稅政策適用的眾多製造行業,達芬奇公司或者傢具業,僅是被揭露出來了而已。從媒體披露的信息中,我們可以看到達芬奇的深圳-某國-上海的“先出口再進口”路線圖:經深圳口岸出關,拿到出口退稅;海運到某國,洋氣沾上了;再運回上海進關,進口稅率極低。而後,依靠“100%原裝進口”的説辭以及洋品牌,以進口報關單據作證,叫賣到天價——已被公開披露的加價幅度甚至高達1000%!天價暴利之外,出口退稅也是這家公司重要的“利潤”來源。已有媒體估算認為,按照它2010年40億元左右的銷售額,如果10%是先出口再進口,可以拿到3600萬退稅;如果50%的産品先出口再進口,那麼退稅額高達1.8億元。
  追逐暴利的達芬奇,除涉嫌産地造假,還將低價材料製作的傢具謊稱為“高檔原木産品”。它能夠長期逍遙法外,相關部門的監管疏失脫不了干系:13年裏竟然沒有監管人員光顧過達芬奇。

  既要加強監管 更要矯正市場扭曲

  為防止類似事件繼續存在和重現,既要加強監管,更要矯正市場扭曲。
  首先,應當清除以“先出口再進口”套利和造假的土壤。我們完全可以用結構性減稅政策來替代出口退稅政策,矯正後者誘發的市場扭曲。對包括傢具業在內的勞動密集型産業實行結構性減稅政策,可以激勵和支持它們維持和擴大就業,雖然減少了一些稅收,但同時也少支出了出口退稅,因此並不會增加政府財政負擔。如能進一步設法促使國內市場流通成本下降,則可引導和幫助優質産品廠商更好地平衡內外貿,提升國內市場上國産貨的檔次和信譽,逐步扭轉消費者心目中“洋貨才高檔”的印象。
  其次,要在進口和國內市場等環節彌補監管漏洞。已有的《進出口傢具檢驗規程》等監管規範,主要強調技術和質量,不涉及原産地核查;保稅區監管無法有效遏制同一産品停留保稅區內、先出口再進口的套利行為;而國內市場監管又忽視對進口産品尤其進口奢侈品的管束……這些漏洞,都要一一堵塞。似乎,我們的市場監管者和許多消費者一樣,也存在對“洋貨”的過度信任。

  凡標注來源為“經濟參考報”或“經濟參考網”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頻稿件,及電子雜誌等數字媒體産品,版權均屬新華社經濟參考報社,未經書面授權,不得以任何形式發表使用。
 
相關新聞:
 
頻道精選:
[財智]中國概念股造假危機不斷 在美遇寒流[財智]忽悠不斷 黑幕頻現,券商能否被信任
[思想]觀點擂&:奢侈品,降稅的糾結[思想]破解"兩難"選擇成為宏觀政策着眼點
[讀書]《五常學經濟》[讀書]投資盡可逆向思維 做人恪守道德底線
 
關於我們 | 版面設置 | &&我們 | 媒體刊例 | 友情鏈結
經濟參考報社版權所有 本站所有新聞內容未經協議授權,禁止下載使用
新聞線索提供熱線:010-63074375 63072334 報社地址:北京市宣武門西大街甲101號
Copyright 2000-2010 XINHUANET.com All Rights Reserved.京ICP證01004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