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多克何以成“全民公敵”
2011-07-19   作者:和靜鈞  來源:新京報
 
【字號
    壓倒默多克的並不是“竊聽”,而是竊聽背後的人類共有的倫理底線,和這個社會守護這個底線的自覺。
  傳奇媒體大亨默多克栽了。
  《世界新聞報》的竊聽事件不僅引發了默多克傳媒帝國的大地震,還觸動了英國人對“媒體良心今何在”的拷問。
  假如默多克旗下的“竊聽”事件,被證明是其授意或其知情,那麼,默多克不僅要失去他打拼一輩子的新聞集團,而且還可能會坐牢。
    從高處摔落,一敗塗地。默多克的教訓是什麼?
  假如我們把他的人生滑鐵盧,僅只歸因於“竊聽”之行為,那無異是種誤判。默多克不是媒體界的尼克松,他的“竊聽門”也不是簡單的“水門事件”。儘管早在2007年,他旗下的傳媒就被曝竊聽英國王室。
  默多克的失敗,源於對自己堅守的文化的叛逆。不可否認,以“爭料”為榮業的新聞競爭價值觀中,為某種更正義的理由而竊聽某類政治人物的通話,常常在業界獲得勇氣的嘉獎,即便這在法律層面上常常凶多吉少。
  英國小報多以街頭髮行為主,少有常年訂戶,為弄到八卦新聞而令某些新聞從業者不擇手段。然而,竊聽也有底線,在英國的“米莉事件”及在美國的竊聽“911”受害者事件,使本來就邊緣生存的這個價值觀,立即成為醜陋的代名詞。
  所以,壓倒默多克的並不是“竊聽”,而是竊聽背後的人類共有的倫理底線,和這個社會守護這個底線的自覺4000多普通平民成受害者,這是難以容忍的惡行。
  默多克過度擴張,也是他註定走向滅亡的重要原因。默多克更像是個商業巨子,他與國家最高層政治人物的熱絡關係,又使他成為可怕的政治人物。英國政客們對默多克可謂既愛又怕,歷任首相都將其奉為座上客。
  默多克“竊聽門”爆發於準備全股收購天空電視台之際,他的壟斷地位已經破壞了這個社會維護民生和信息自由的基礎。物極必反,英國同行《衛報》首先發難,背後就是對未來難以想像的輿論壟斷的先期預防。高層政治人物不願與他為伍,也就是不願成為其政治資源池中的一枚棋子。
  英國工黨領袖埃德米利班德16日説,默多克對英國政治和公共生活影響力過大,呼籲修訂媒體所有權法規,拆分新聞集團。
  默多克栽了,栽在令他大獲成功的土壤中,他過度利用了這個讓他獲利的土壤,最終被這個土壤所拋棄。
  凡標注來源為“經濟參考報”或“經濟參考網”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頻稿件,及電子雜誌等數字媒體産品,版權均屬新華社經濟參考報社,未經書面授權,不得以任何形式發表使用。
 
相關新聞:
默多克傳媒帝國顯現瓦解之勢 2011-07-19
默多克家族因竊聽醜聞內訌 傳媒王國面臨瓦解 2011-07-18
默多克一手遮天被指病態 工黨領袖吁拆新聞集團 2011-07-18
前高管被捕 默多克道歉不頂用 2011-07-18
默多克就竊聽門發表公開道歉信 2011-07-16
 
頻道精選:
[財智]中國概念股造假危機不斷 在美遇寒流[財智]忽悠不斷 黑幕頻現,券商能否被信任
[思想]觀點擂&:奢侈品,降稅的糾結[思想]破解"兩難"選擇成為宏觀政策着眼點
[讀書]《五常學經濟》[讀書]投資盡可逆向思維 做人恪守道德底線
 
關於我們 | 版面設置 | &&我們 | 媒體刊例 | 友情鏈結
經濟參考報社版權所有 本站所有新聞內容未經協議授權,禁止下載使用
新聞線索提供熱線:010-63074375 63072334 報社地址:北京市宣武門西大街甲101號
Copyright 2000-2010 XINHUANET.com All Rights Reserved.京ICP證01004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