銀行協會的收費詭辯令人齒寒
2011-07-14   作者:吳睿鶇  來源:證券時報
 
【字號
  今年7月1日起,商業銀行34項收費項目被叫停,但是不少公眾質疑還有大量不合理收費存在。在銀監會7月12日電視電話會議上,銀行業協會有關負責人&&銀行合理收費應受到保護,我國銀行業中間業務佔比僅在20%左右,這意味着,中國銀行業中間業務收費還有繼續提高的空間。
  原以為銀行協會在全國性的銀監會議上,會放下身段,就眼下收費怪狀,向全國客戶作深刻檢討,表明清理態度,勾勒出整改路線圖。可是,縱觀銀行協會向社會公布的整個通報,不但沒有絲毫歉意,而且發出的種種論調,似乎向公眾表明,目前銀行收費並不是太高,而是過低,仍有很大的提升空間。
  誠然,正如銀行協會人士所言,我國的中間業務遠遠低於國外水平。譬如,歐美銀行中間業務收入一般佔銀行總收入的25%以上,部分大銀行甚至超過了50%,並呈繼續上升趨勢。個案例如德國商業銀行60%以上的收入來自於中間業務;巴克萊銀行的中間業務收入佔73%;美國大型銀行中間業務收入佔總收入比重多在50%以上,甚至高達80%。而我國銀行業中間業務佔比僅佔20%左右。
  儘管發達國家商業銀行以收費為特徵的金融服務等中間業務,已佔據它們收入總額的一半以上,但他們存貸業務帶來的利潤僅佔總利潤的兩成上下,而承兌、資信調查、企業信用等級評估、資産評估業務、個人財務顧問業務、遠期外匯買賣、外匯期貨等中間科技含量很高的業務,卻為其帶來了80%的利潤,中間業務儼然成為一座名副其實的“金礦”。
  而國內的中間業務,則是圍繞存貸業務展開的。這些所謂的中間業務收入,更多的是取自對廣大儲戶的服務性收費。銀行協會的“中外業務收費”比較論,犯下了以偏概全的毛病。就單項收費而言,無論是個別常規業務,還是大額存現手續費,國外收費的確要比國內高一截。銀行協會有意拿幾種收費項目進行對比,既不能服眾,也不能説明問題的實質所在。因為,我國收費總量要遠比國外多的多,“只有想不到,沒有收不到的”,正成為國內銀行追逐的狹隘目標。據最新官方數字顯示,目前,我國銀行業服務項目共計1076項,其中226項免費,佔比21%;收費項目850項,佔比79%。可以預見的是,倘若這850項收費項目累加起來,沒有任何一個國家會輕易超越。
  反觀國外銀行,不僅收費項目少而精,而且在中間業務定價機制上,相當公開、透明和合理。凡涉及到的每一個收費項目,首先會對業務供需、客戶集中度以及服務價格等多方面的因素,進行充分論證;接着,對銀行收費項目的成本進行測算;然後,召開由專家學者、銀行以及消費者共同參加的價格聽證會;最後,金融監管部門,還會對銀行部門收費價格是否合理,進行跟蹤評估。
  當然,銀行協會作為國內各家商業銀行的“娘家人”,替自己的成員説話,並沒有錯,但作為行業利益代言角色,有一條底線必須遵守,那就是,尊重事實比詭辯更重要,否則便會弄巧成拙,徒留笑柄。
  凡標注來源為“經濟參考報”或“經濟參考網”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頻稿件,及電子雜誌等數字媒體産品,版權均屬新華社經濟參考報社,未經書面授權,不得以任何形式發表使用。
 
相關新聞:
陳元任中國銀行協會新會長 2011-05-27
 
頻道精選:
[財智]中國概念股造假危機不斷 在美遇寒流[財智]忽悠不斷 黑幕頻現,券商能否被信任
[思想]觀點擂&:奢侈品,降稅的糾結[思想]破解"兩難"選擇成為宏觀政策着眼點
[讀書]《五常學經濟》[讀書]投資盡可逆向思維 做人恪守道德底線
 
關於我們 | 版面設置 | &&我們 | 媒體刊例 | 友情鏈結
經濟參考報社版權所有 本站所有新聞內容未經協議授權,禁止下載使用
新聞線索提供熱線:010-63074375 63072334 報社地址:北京市宣武門西大街甲101號
Copyright 2000-2010 XINHUANET.com All Rights Reserved.京ICP證01004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