破解"兩難"選擇成為宏觀政策着眼點
學者預測下半年增長速度面臨下滑
2011-07-13   作者:記者 方燁 實習生 周煌 王璐 北京報道  來源:經濟參考報
 
【字號

  發改委經濟研究所副所長宋立:中國經濟還有下滑空間

  “在國際經濟形勢和進出口不確定的背景下,中國的經濟還有進一步下滑的空間。”國家發改委經濟研究所副所長宋立在談及中國經濟未來走勢時這樣&&。
  他認為,從中國經濟增長來看,投資趨勢明顯,消費趨勢穩定,但國際經濟形勢和進出口在目前的不確定性很大。一方面,現在世界經濟的復蘇在很大程度上還是刺激政策推動的復蘇,而隨着各國刺激政策相繼結束,新的增長點若沒形成,世界經濟即將進入增長動力轉換時期的振蕩狀態。
  另一方面,日本核危機以及中東、北非的動蕩加劇了世界經濟下滑而物價上升的趨勢。日本核危機可能在全世界範圍內引發退核浪潮,導致在未來三到五年裏,能源的供給緊張。北非、中東作為德國主要的出口地,近期的危機將影響德國,進而是歐盟經濟的復蘇。更進一步,如果危機擴大,國際石油價格將可能在120美元之上波動。
  在這樣的背景之下,中國經濟還有進一步下滑的空間,第三季度經濟下滑幅度將更大,甚至存在低於9%這一潛在水平的可能。
  宋立還分析了未來物價趨勢,在他看來,接下來的物價雖然可能出現曲線式的下降,但是總體來説今年的物價形勢還是“前高後不低”。因為除了食品的新漲價因素向下之外,其他所有的新漲價因素都是向上的,這意味着由食品推動的漲價因素過去之後,由非食品推動的價格上漲可能會到來,這決定了物價不會隨着翹尾因素的結束而急劇下降,而是一個曲線式的緩慢下降過程。
  “下一步的經濟就有可能是經濟增長低於潛在水平,而物價增長高於適度接受的水平。”宋立説。
  要解決這個問題,他提出,宏觀政策需要觀察、調整、分化。宋立説,從現在的形勢來看,由於經濟往下走,未來可能還要繼續往下走,似乎進一步緊縮的必要性不是太大了,經濟走勢到了觀察時期。
  宏觀政策可能需要適當調整。之前採用的政策都是需求管理政策,現在要關注的是勞動力成本的變化,食品供應體系的變化,國際上流動性造成的輸入性通脹壓力問題,這些都是供給方面的衝擊,所以政策下一步可能需要從供給方面做文章。
  再次是政策可能需要分化。實現不同的政策目標,需要不同的工具,一個政策目標只能用一個工具。現在因為政策目標分化了,經濟增長往下走,物價增長往上走,這時候必須對工具進行分化。下一步財政政策和貨幣政策要承擔不同的角色,就是在貨幣政策內,反通脹的政策也不能觸及到經濟的增長,這意味着需要不對稱地運用政策工具。


123456
  凡標注來源為“經濟參考報”或“經濟參考網”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頻稿件,及電子雜誌等數字媒體産品,版權均屬新華社經濟參考報社,未經書面授權,不得以任何形式發表使用。
 
相關新聞:
 
頻道精選:
[財智]中國概念股造假危機不斷 在美遇寒流[財智]忽悠不斷 黑幕頻現,券商能否被信任
[思想]謝國忠:軟着陸可能成為陷阱[思想]張立偉:中國奶業沒有“消費者主權”
[讀書]《五常學經濟》[讀書]投資盡可逆向思維 做人恪守道德底線
 
關於我們 | 版面設置 | &&我們 | 媒體刊例 | 友情鏈結
經濟參考報社版權所有 本站所有新聞內容未經協議授權,禁止下載使用
新聞線索提供熱線:010-63074375 63072334 報社地址:北京市宣武門西大街甲101號
Copyright 2000-2010 XINHUANET.com All Rights Reserved.京ICP證01004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