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資的經濟威脅到底有多大
2011-07-07   作者:葛順奇(南開大學跨國公司研究中心教授)  來源:中國經濟時報
 
【字號
  在新的歷史時期,所謂外資對東道國經濟安全的威脅,已不太可能表現為控制國家經濟命脈、破壞國家基本經濟制度、擾亂國家經濟秩序、干預國家重大經濟決策等極端現象,充其量是跨國公司由於過分尋求自身經濟利益,而忽視在東道國的社會責任,危害東道國的經濟利益,沒有實現跨國公司與東道國雙贏的局面。
  這種損害的表現包括:行業控制力過高,使東道國對跨國公司産生高度依賴;進入或控制戰略與敏感行業;通過各種技術壁壘、壟斷與封鎖,阻止東道國關鍵技術吸收和進步;實施各種不正當市場競爭行為,尋求市場壟斷、渠道控制,或商業賄賂、政策尋租等;實施低於其他國家標準的歧視性行為,如社會責任標準、技術研發與使用標準等。
  從這個意義上,我們根據2007年數據(近2年沒有發生明顯的動態變化),分析包括採礦業、製造業、電力燃氣及水的生産和供應業在內的523個細分行業規模以上外資企業佔中國工業企業的比例,評估外資企業對中國經濟的總體控制力。結果顯示:外資對中國産業不具控制力(控制力為10%以下)的行業97個,佔18.5%;外資對中國産業具有一定控制力(控制力為10%-30%)的行業172個,佔32.9%;外資對中國産業具有重要控制力(控制力為30%-50%)的行業149個,佔28.5%;外資對中國産業具有控制力(控制力為50%-70%)的行業77個,佔14.7%;外資對中國産業擁有高度控制力(控制力為70%以上)的行業28個,約佔5.4%。
  分析表明,跨國公司對中國總體的産業控制力是有限的,被外資絕對控制的部門較少。雖然有些行業被外資控制,但每一個細分行業都存在數百家外資企業,市場結構不具有壟斷性質。從跨國公司控制的細分行業看,也非屬國家戰略或敏感行業。由此,我們認為,中國利用外資總體規模較大,跨國公司對中國具有重要的行業影響力,但總體影響沒有超出合理範圍。所謂外資産業控制力過大,危及了國家經濟安全的判斷缺乏依據。
  與此同時,由企業引發的國家安全和行業國家安全應加以區分。行業層面過於泛化,即使是最敏感的戰略行業,也包括許多無足輕重的非敏感企業;即使是無關緊要的行業,也內含關係國家經濟安全的個別企業。所以,談及國家經濟安全不應基於行業層面,而應針對具體企業。通常,這樣的企業數目極其微小。因此,不能以一個行業內的少數企業對國傢具有戰略意義和安全價值為藉口,對整個行業施加保護或准入限制。
  世界上沒有一個國家放任跨國公司的准入和並購行為。基於國家安全、公眾健康和環境保護的理由,每個國家都會對跨國公司准入和並購實施審查和管理。特別是對國內重點敏感産業領域,例如金融、能源、交通、文化與通訊、核心軍工行業、重型裝備製造業、行業龍頭企業等均實行相對嚴格的並購審查,防止惡意並購,有些行業直接禁止外資准入。
  總而言之,積極利用外資的政策,與限制和加強對跨國公司准入和並購審查是不矛盾的。
  凡標注來源為“經濟參考報”或“經濟參考網”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頻稿件,及電子雜誌等數字媒體産品,版權均屬經濟參考報社,未經經濟參考報社書面授權,不得以任何形式刊載、播放。
 
相關新聞:
外資投行合資潮來襲 一創摩根7月掛牌 2011-06-29
外資收購中國白酒第一案獲批 2011-06-29
國內小家電業缺戰略難禦外資 2011-06-28
場外資金垂青 中小板成反彈先鋒 2011-06-27
 
頻道精選:
[財智]誠信缺失 家樂福超市多種違法手段遭曝光[財智]歸真堂創業板上市 “活熊取膽”引各界爭議
[思想]夏斌:人民幣匯率不能一浮了之[思想]劉宇:轉型,還須變革戶籍制度
[讀書]《歷史大變局下的中國戰略定位》[讀書]秦厲:從迷思到真相
 
關於我們 | 版權聲明 | &&我們 | 媒體刊例 | 友情鏈結
經濟參考報社版權所有 本站所有新聞內容未經經濟參考報協議授權,禁止轉載使用
新聞線索提供熱線:010-63074375 63072334 報社地址:北京市宣武門西大街57號
Copyright 2000-2010 XINHUANET.com All Rights Reserved.京ICP證01004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