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産的”膠州灣大橋太危險
2011-07-06   作者:盛翔(會計師)  來源:新京報
 
【字號
  6月30日,世界上已建成的最長跨海大橋青島膠州灣大橋舉行了通車儀式。然而,人們驅車行駛在大橋上時卻發現,很多隔離護欄的螺栓沒擰緊,有的地方甚至還沒安裝隔離護欄。青島膠州灣大橋工程處的負責人説,要把護欄和照明燈全部裝好大概還要兩三個月。(7月5日中央電視台)
  未完工先通車的事實,與“世界上已建成最長跨海大橋”的名頭擺在一起,實在是不夠協調:這麼大的重點工程項目,居然為了趕期通車而不顧一切,公共安全究竟被擺在了怎樣的位置?
  為了趕工期、塑形象,違背基建常規鬧出各種亂子,甚至釀成慘烈的災禍,並不罕見。類似的負面教材理當為後來者警戒,但事實卻並不儘然,膠州灣大橋未完工先通車,顯然又是一個新鮮的注腳。人們不禁要問:讓膠州灣大橋“早産”兩三個月通車,究竟是誰的主意,又是基於何種需要?倘若出現安全事故,誰又承擔責任呢?
  最令人費解的是:已通車的膠州灣大橋如何通過安全驗收?難道那些參與驗收的專家看不見隔離護欄上沒擰緊的螺栓,甚至根本沒安裝的護欄嗎?假若安全驗收可以如此走過場,驗收專家閉着眼睛就敢在驗收報告上簽字,公共安全還如何保證?
  膠州灣大橋客車收費標準是最低50元,來回就是100元,被網友戲稱為“全國最貴”。雖然是未完工先通車,但通行收費肯定不會因此降低。那麼,讓尚未完工的大橋提前開始收費,算不算五部委正在治理的交通亂收費?好在由於收費太高,大橋車流量並不是很大,從而讓工程隊在通車後繼續施工也並不太妨礙交通,但提前兩三個月通車,會否就有多收費的考慮?
  無論一座大橋的意義被怎樣解讀,對公眾而言,最重要的因素只有兩個:一是安全性,二是性價比。很多人因為高收費而打消了走跨海大橋的念頭,那是覺得性價比不值得或根本消費不起。然而,安全性卻必須首先保證,否則,所有的意義解讀都是空談。
  凡標注來源為“經濟參考報”或“經濟參考網”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頻稿件,及電子雜誌等數字媒體産品,版權均屬新華社經濟參考報社,未經書面授權,不得以任何形式發表使用。
 
相關新聞:
世博園裏小徽章搭起溝通大橋梁 2010-09-03
長三角將對大橋“全壽命管理” 2010-06-03
中俄同江鐵路大橋通過中方通航安全評估 2009-12-11
 
頻道精選:
[財智]中國概念股造假危機不斷 在美遇寒流[財智]忽悠不斷 黑幕頻現,券商能否被信任
[思想]謝國忠:軟着陸可能成為陷阱[思想]張立偉:中國奶業沒有“消費者主權”
[讀書]《五常學經濟》[讀書]投資盡可逆向思維 做人恪守道德底線
 
關於我們 | 版面設置 | &&我們 | 媒體刊例 | 友情鏈結
經濟參考報社版權所有 本站所有新聞內容未經協議授權,禁止下載使用
新聞線索提供熱線:010-63074375 63072334 報社地址:北京市宣武門西大街甲101號
Copyright 2000-2010 XINHUANET.com All Rights Reserved.京ICP證01004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