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海油:目中無“民”又無“官”
2011-07-05   作者:張敬偉  來源:重慶時報
 
【字號
  距事發半個多月、經媒體披露後,中海油直到7月1日才對渤海漏油事件證實,並且至今對溢油數量、原因等仍未有説法,這更加引起人們對此事件的擔憂。雖然事故尚未發現對山東渤海灣沿岸造成影響,但身處渤海灣深處的山東省長島縣海産養殖戶已經發現養殖魚類死亡。近年來,中海油在多地的油田項目出現漏油現象,但一直未對事件進行完整披露。(7月4日《中國證券報》)
  漏油半個多月,而且是在媒體披露之後,中海油才證實漏油事件。在其發布的漏油信息裏,只是強調油污面積僅200平方米,並已處理完畢。對於漏油數量、原因、處理過程、為何遲滯公開,甚至刪除網上信息等,中海油一概諱莫如深。有人批評中海油危機公關能力差,其實並沒有觸及事件靶心。
  相反,這是中海油條件反射式的危機公關。中海油“油”的性格,是以“牛”為底氣的。其底氣所來,則因為它是壟斷央企,有權力撐腰,有政策托底。所以,在中海洋的字典裏,或許根本就沒有“危機”一詞,有輕描淡寫的“公關”就不錯了。而且,潛&詞是,信不信由你,公眾能奈我何?
  這不是我們胡亂揣度,而是從中海油的行為模式中得出的真實判斷。漏油事件發生之後,中海油不僅沒有向公眾公開信息,連沿岸政府部門也毫不知情。這凸顯中海油眼裏不僅沒有民,也沒有官。如果不是中海油這樣的央企,誰有這麼大膽?
  常在海裏採油,沒有不漏油的。在媒體的記憶裏,近年來中海油也發生過多次漏油事件,中海油從來都是遮遮掩掩,從未對事件完整披露過。渤海是內海,環境自凈能力差,加之渤海周邊城市林立,人口眾多,中海油就這麼一直“漏”下去,對整個環渤海地區都會帶來嚴重的生態問題。中海油海上重建“大慶油田”的雄心可鑒,但也不能以犧牲海洋生態環境為代價。
  凡標注來源為“經濟參考報”或“經濟參考網”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頻稿件,及電子雜誌等數字媒體産品,版權均屬新華社經濟參考報社,未經書面授權,不得以任何形式發表使用。
 
相關新聞:
 
頻道精選:
[財智]中國概念股造假危機不斷 在美遇寒流[財智]忽悠不斷 黑幕頻現,券商能否被信任
[思想]謝國忠:軟着陸可能成為陷阱[思想]張立偉:中國奶業沒有“消費者主權”
[讀書]《五常學經濟》[讀書]投資盡可逆向思維 做人恪守道德底線
 
關於我們 | 版面設置 | &&我們 | 媒體刊例 | 友情鏈結
經濟參考報社版權所有 本站所有新聞內容未經協議授權,禁止下載使用
新聞線索提供熱線:010-63074375 63072334 報社地址:北京市宣武門西大街甲101號
Copyright 2000-2010 XINHUANET.com All Rights Reserved.京ICP證01004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