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從民生角度尋找個稅證明替代品
2011-07-05   作者:徐立凡  來源:京華時報
 
【字號
  僅從政策效用的角度説,即使找到了個稅證明的替代品,也應該考慮,這種調控手段是否需要調適。更重要的是,那些無需再繳納個稅證明的人,並不代表對於城市發展就沒有貢獻,並因此就應該喪失購車資格。
  9月1日起,個稅起徵點將從現在的2000元提高至3500元,由於部分人達不到納稅標準,將無法提供個稅證明,非京籍人員在京買車將因此受到影響。北京國稅、地稅部門日前透露,所需證明方式可能隨後作出調整,如提供其他類型的補充證明等。
  個稅免徵額上調與限購政策的這一衝突,表面看是技術性問題,通過相關部門會商即可解決。比如,在購車時用社保證明或單位提供的收入證明代替個稅證明。即使如此,由於工作變動或其他客觀原因,仍可能有一些人因替代證明無法接續,從而影響購房購車意願。這不能不令人思考:購房購車,真的需要個稅或相關證明這個門檻嗎?滿足正常的市場需求,需要加上個人的不便捷這種成本嗎?
  限購令的出現,是調控市場的産物。購房要求提供連續5年以上的個稅繳納證明或社保證明,依據是沒有住房需求的游資集聚於北京炒房,抬高了北京商品房的估值,令樓市的金融屬性過分凸現。許多房子不是住人的商品,而成了避險增值的金融工具。在這種情況下,個稅證明可以甄別真假需求,擯游資於北京樓市之外。雖然因此建起了市場屏障,壓抑了投資需求,但非常時期用非常手段,至少從政策效用看,對於抑制樓市投機行為確實有效。
  購車也需提供連續5年以上的個稅繳納證明,則相對缺乏説服力。相對於商品房被開發的金融屬性,普通車輛作為耗材幾無保值增值空間,因此,游資難以通過炒車擾亂車市。複雜的原因導致了樓市亂象的存在,但車市並非如此。更需關注的是,治理城市交通擁堵與限購車輛並不存在必然關係。就在近日,北京市交通委的調查表明,近九成民眾認為限購以來擁堵並未改善,僅一成多的民眾認為限購有用,應該算是一個有力佐證。其實,過量使用車比購車更能增加擁堵,這意味着調節使用車的價格成本更有效。
  因此,僅從政策效用的角度説,即使找到了個稅證明的替代品,也應該考慮,這種調控手段是否需要調適。更重要的是,那些無需再繳納個稅證明的人,並不代表對於城市發展就沒有貢獻,就應該喪失購車資格。
  凡是消費者,都付出了隱匿於商品稅中的沉重稅負,已經有納稅行為,納稅人理應享受應有的公共服務和平等的市場待遇。對於公共交通,確實需要治理,讓治理效果真正顯現的辦法,不是剛性限制正常需求,而是合理調節用車頻率。考慮民生需要越多,效果越好。
  凡標注來源為“經濟參考報”或“經濟參考網”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頻稿件,及電子雜誌等數字媒體産品,版權均屬新華社經濟參考報社,未經書面授權,不得以任何形式發表使用。
 
相關新聞:
個稅法修改,務實的惠民之舉 2011-07-01
社科院拋個稅改革新方案 對高收入者加稅 2011-06-30
個稅修法:請尊重民眾參與改革的熱情 2011-06-28
 
頻道精選:
[財智]中國概念股造假危機不斷 在美遇寒流[財智]忽悠不斷 黑幕頻現,券商能否被信任
[思想]謝國忠:軟着陸可能成為陷阱[思想]張立偉:中國奶業沒有“消費者主權”
[讀書]《五常學經濟》[讀書]投資盡可逆向思維 做人恪守道德底線
 
關於我們 | 版面設置 | &&我們 | 媒體刊例 | 友情鏈結
經濟參考報社版權所有 本站所有新聞內容未經協議授權,禁止下載使用
新聞線索提供熱線:010-63074375 63072334 報社地址:北京市宣武門西大街甲101號
Copyright 2000-2010 XINHUANET.com All Rights Reserved.京ICP證01004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