啟動加息周期是對經濟的救贖
2011-07-01   作者:劉曉忠  來源:21世紀經濟報道
 
【字號
  6月30日,央行啟動了分別已停發一星期和約一個月的3M(月)和3Y(年)央票發行,其中50億元的3M央票利率上升8.16個基點至3.0801%,150億元的3Y央票上升9個基點至3.89%。而央行6月28日發行的20億元1Y央票利率則上升9.63個基點至3.49%。
  當前市場利率的走俏,反映銀行間市場流動性緊張之局面並未有效改善。這從目前的SHIBOR市場得到佐證,周四的SHIBOR走勢顯示,除隔夜拆借利率小幅回落3.67個基點至4.998外,7天期和14天期拆借利率分別上升27個和3.68個基點至於6.598%和6.26%,都顯著高於20日均值。不僅如此,最近各地銀行饑不擇食的存款饑渴症無疑給人觸目驚心之感。如各地銀行甚至報出6月30日至7月2日間存1000萬現金可獲16萬元的利息,而以日息0.6%-1%攬儲在各地銀行似日趨常態。
  當前銀行高息攬儲和銀行間市場利率在高位徘徊,透射出了銀行系統流動性風險敞口日趨顯性化。不過,諸多現實理據顯示,當前高達24萬餘億元的外匯佔款、76.34萬億元的M2、通脹高企和鉅額過剩流動性在民間市場流竄等,這些令人膽顫心驚的數據充分顯示當前整個社會的貨幣流動性依舊不改過剩之勢。目前,銀行系統流動性緊張正是因為未能對症下藥地使用利率等價格型手段遏制通脹。
  在加息方面保持“克制”,既加劇了單位貨幣對內貶值幅度,又使儲蓄負收益日趨突出,儲蓄負收益導致了大量金融脫媒現象,從而不可避免地壓低了銀行正常吸儲的能力。鋻於不論是金融脫媒還是傳統的銀行儲戶轉投銀行理財産品,都不同程度地加劇了銀行系統流動性風險敞口或降低了銀行對流動性管控的自由裁量空間(如銀行理財産品屬於銀行表外業務,銀行更多地充當中介角色,這使銀行無法自由管理理財産品的資産流動性)。
  與此同時,當前銀行對風險資産質量的擔憂導致了銀行信用創造的萎靡,從而加劇了銀行系統的流動性風險敞口。必需指出的是,2008年全球金融危機以來,銀行系統之所以能迅速向地方政府和國企提供鉅額的廉價信貸資源,並非完全源自國內真實儲蓄,而主要源自商業銀行存貸款的衍生,即商業銀行的信用創造。
  這些通過銀行信用創造的存貸款,如同是基礎性的真實國內儲蓄的杠桿,這種杠桿率過高既加劇通脹,又加劇銀行的系統性風險,如加劇銀行系統流動性敞口風險和不良資産風險等。具體而言,銀行系統持續通過貸款衍生存款進行井噴是信用創造,抬高了銀行系統的流動性風險,這意味着銀行緩解流動性風險的近乎唯一的舉措就是高息吸收真實儲蓄資源。殊不知,若銀行系統繼續通過信用創造改善流動性風險,那必將要求央行停止和減緩數量型貨幣政策力度,而在當前整體貨幣流動性過剩壓力下,央行若停止或降低外匯佔款對衝力度,那麼通脹形勢將更加嚴峻,顯然這是央行不願做的;同時伴隨着地方債違約風險的日益突出和國企信貸風險烈度開始上升,銀行繼續通過信用創造確實可以借助貸款衍生的存款改善流動性,但卻增加了信用杠桿風險、不良資産風險等,同時當前銀行資本充足率也無法支撐銀行繼續搞信用井噴式創造。
  由此可見,當前央行盡快啟動加息周期,且大幅加息消除儲蓄負利率,這既是遏制通脹的對症之藥,又有助於改善銀行系統流動性壓抑,避免因銀行系統流動性緊張而觸發金融風險。否則,若繼續在利率等政策上拖延,其後果將不僅是銀行間市場的錢荒,而且日益強化的金融脫媒將會對正規金融市場帶來一定風險;同時還需警惕的是銀行系統若吸收不到足夠真實儲蓄改善流動性狀況,銀行系統流動性風險或將引起銀行不良資産風險。
  凡標注來源為“經濟參考報”或“經濟參考網”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頻稿件,及電子雜誌等數字媒體産品,版權均屬新華社經濟參考報社,未經書面授權,不得以任何形式發表使用。
 
相關新聞:
農業銀行:下半年仍有必要加息兩次 2011-06-30
央行發行20億元1年期央票 引發市場強烈加息預期 2011-06-28
印度央行宣布加息25個基點 2011-06-17
 
頻道精選:
[財智]中國概念股造假危機不斷 在美遇寒流[財智]忽悠不斷 黑幕頻現,券商能否被信任
[思想]謝國忠:軟着陸可能成為陷阱[思想]張立偉:中國奶業沒有“消費者主權”
[讀書]《五常學經濟》[讀書]投資盡可逆向思維 做人恪守道德底線
 
關於我們 | 版面設置 | &&我們 | 媒體刊例 | 友情鏈結
經濟參考報社版權所有 本站所有新聞內容未經協議授權,禁止下載使用
新聞線索提供熱線:010-63074375 63072334 報社地址:北京市宣武門西大街甲101號
Copyright 2000-2010 XINHUANET.com All Rights Reserved.京ICP證01004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