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成房企未參建保障房該怨誰
2011-06-28   作者:井水明  來源:證券時報
 
【字號
  住建部首份房企社會責任報告出爐,報告顯示,百強房地産企業中有七成未參與保障房建設,房企參建保障房的整體情況並不樂觀。
  各級政府鄭重承諾,2011年要建設1000萬套保障房。可是,住建部在6月6日前必須公布保障房的項目進程,包括年度保障房計劃、開工項目以及竣工項目信息等。但從計劃執行力度來看,不少地區開工統計數據不容樂觀,大部分保障房開工率均不足三成。地方政府面臨着保障房建設時間緊、任務重、資金缺等種種困境,急需要有人站出來伸援手、幫一把。
  平心而論,這些年,房地産業迅猛發展,絕大多數房企在此過程中積累了鉅額財富,獲取了豐厚利潤。要説房企能夠獲得如此巨大的發展,其中,地方政府的幫助、扶持真可謂居功至偉。如果離開了地方政府在土地、資金、辦證等等方面的鼎力相助,房企能夠獲取和積累如此鉅額的財富嗎?現在,當地方政府保障房建設遇到了難處,不能按期完成年度建設任務時,七成房企卻站在一邊看熱鬧,未參與保障房建設,對於平時裏保護着、支持着、幫助着的地方政府來説,房企這樣做是不是有些不太仗義、不太厚道?就算房企不是如老百姓怒罵的與地方政府穿一條褲子,就算房企不是如老百姓指責的與地方政府坐地分肥,現在,地方政府保障房建設遇到“難”了,地方政府與房企這對“歡喜冤家”昔日能夠享受同富貴,難道今天真的就不能同患難了嗎?
  其實,百強房地産企業中有七成未參與保障房建設現實,表明大多數房企對保障房項目並無太大興趣。恰如專家所言,商品房開發利潤基本在30%以上,而保障房的利潤處於5%~10%之間,相對於商品房來説,建保障房利潤低,很難讓開發商心動。從市場的角度出發,開發商追逐利益最大化本無可厚非,但是,在市場經濟條件下,企業除了逐利,也需要肩負起相應的社會責任。從另一個角度看,房企之所以敢出此下策,在地方政府急難之時不願伸援手,表面上是房企逐利本性使然,實際上是地方政府在監管房企履行社會責任時沒有盡到應付的責任。地方政府在保障房建設中落得個“喜日朋友朝朝有,急難之中無人問”的尷尬境地,又能怨誰呢?
  凡標注來源為“經濟參考報”或“經濟參考網”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頻稿件,及電子雜誌等數字媒體産品,版權均屬新華社經濟參考報社,未經書面授權,不得以任何形式發表使用。
 
相關新聞:
深圳:保障房資金缺口高達百億 2011-06-27
今日觀察文字稿-保障房:“快工”也要出“細活” 2011-06-24
[博客]保障房能否11月前全面開工 2011-06-21
 
頻道精選:
[財智]中國概念股造假危機不斷 在美遇寒流[財智]忽悠不斷 黑幕頻現,券商能否被信任
[思想]謝國忠:軟着陸可能成為陷阱[思想]張立偉:中國奶業沒有“消費者主權”
[讀書]《五常學經濟》[讀書]投資盡可逆向思維 做人恪守道德底線
 
關於我們 | 版面設置 | &&我們 | 媒體刊例 | 友情鏈結
經濟參考報社版權所有 本站所有新聞內容未經協議授權,禁止下載使用
新聞線索提供熱線:010-63074375 63072334 報社地址:北京市宣武門西大街甲101號
Copyright 2000-2010 XINHUANET.com All Rights Reserved.京ICP證01004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