該給“誰的西湖”怎樣的答案
2011-06-27   作者:楊雪梅  來源:人民日報
 
【字號
  蘇小小的西湖,白娘子的西湖,白居易的西湖,林和靖的西湖……如今,早已聞名遐邇的西湖,又正式成為“世界的西湖”——成功地進入了《世界遺産名錄》。
  與我國此前擁有的40處世界遺産相比,西湖該是很特別的一處。它是比較少的文化景觀與城市生活“零距離接觸”的類型,而就在它申遺成功後的當天,杭州市政府立即承諾,將堅持“六個不變”——“還湖於民”的目標不改變、門票不漲價、博物館繼續免費開放、土地不出讓、文物不破壞、公共資源不佔用。這樣的表態,無論在國內還是世界上,都較為少見。
  在日益升溫的“申遺熱”中,我們看到不少申遺前如何“竭盡全力”耗鉅資、成功後如何借名商業開發的案例,或是門票應聲而漲,或是以保護之名只對專家開放,讓人對“申遺”又盼又怕。當西湖以一種“淡粧濃抹總相宜”的心態,堅持自己的“還湖於民”目標,堅持免費開放的文化思路,並因找到了一種讓文化景觀優美而生動地存活於城市生活中的智慧與結果,贏得了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的讚賞,這種“成功”,已經超越了簡單的“申遺”。而進入“遺産時代”的“六不”承諾,則讓我們看到一座城市的文化主張,看到了文化遺産惠及大眾的管理思路。
  無論是自然遺産,還是文化遺産,首先是公共的遺産,都應惠及於民。何況,收費、漲價、開發,並不能讓景區變成想象中的“搖錢樹”。作為地方旅游資源核心的世界遺産,如果因漲價而折損競爭力,只會損害到整個地方旅游業的發展。
  西湖免費開放,可為例證。2002年開始,西湖成為中國唯一不收門票的5A級景區,日常維護、清衛保潔、安全管理等方面的費用,每年增加過億元。但來杭州的游客幾年之內已經翻番,旅游收入更是增加了180%。在這一思路之下,從拆除高墻深院到博物館、紀念館免費開放,自然和人文景觀的保護也得到加強。
  保護、開發、公益,一直是文化遺産難以理順的一組關係。如果沒有正確認識,難以處理好這些關係,最終會陷入惡性循環。世遺大會上,麗江、布達拉宮等世界遺産,都曾因過度的商業開發而受到質疑。而為吸引更多游客而大肆營建不倫不類的人造景觀,打造毫無特色的酒吧街、商業街,破壞遺産的真實性與完整性,更無異於飲鴆止渴。因此,“杭州承諾”尤顯可貴。
  兌現還需時間檢驗。世遺委員會要求“緩解城市發展以及游客激增對西湖造成的壓力”。西湖必將因“入遺”而游客激增,而“限客”難免會被認為是對一些人權益的剝奪。在解決好了保護與開發、開發與公益的關係後,保護與公益的矛盾,也還需要破題。
  即使從年過半百的白居易與西湖邂逅的公元822年算起,這個東方名湖也已存在了千年之久。讓千年名湖在更長的日子裏保持青春,現在僅僅是開始。更希望,西湖背後的“杭州承諾”,能給更多景區及城市一個 啟發。
  凡標注來源為“經濟參考報”或“經濟參考網”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頻稿件,及電子雜誌等數字媒體産品,版權均屬經濟參考報社,未經經濟參考報社書面授權,不得以任何形式刊載、播放。
 
相關新聞:
 
頻道精選:
[財智]誠信缺失 家樂福超市多種違法手段遭曝光[財智]歸真堂創業板上市 “活熊取膽”引各界爭議
[思想]夏斌:人民幣匯率不能一浮了之[思想]劉宇:轉型,還須變革戶籍制度
[讀書]《歷史大變局下的中國戰略定位》[讀書]秦厲:從迷思到真相
 
關於我們 | 版權聲明 | &&我們 | 媒體刊例 | 友情鏈結
經濟參考報社版權所有 本站所有新聞內容未經經濟參考報協議授權,禁止轉載使用
新聞線索提供熱線:010-63074375 63072334 報社地址:北京市宣武門西大街57號
Copyright 2000-2010 XINHUANET.com All Rights Reserved.京ICP證01004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