問:現在許多精英人士移民海外,請問中國政府應採取什麼措施留住社會精英?
答:海外留學人員到去年年底已經超過190萬人,不到200萬人。回來的,有33%。所以實際上留學人員三分之二都在海外。主要原因是我們還沒有足夠的能力吸引他們回國。這並不是中國現象,包括印度、印度尼西亞、韓國在內也是如此。
但是,過去七年間,中國吸引外國留學生人次也在迅速增長,現在已經超過了20萬人,去年大約達到了26萬人。不過中國去年出去的留學生是28萬人,還處在我們説的逆差階段。但是也沒有關係,因為現在有大量的外資企業擁有非常專業的管理人才、工程師、科學家現在到中國來服務。所以説人才是國際化的,中國現在已經實現了有進有出。
問:高考擴招之後人才的標準有何變化?是否有利於通過高等教育來實現對人才的培養?
答:總體上來看,隨着高等教育的發展,人才也會水漲船高,也沒有什麼統一的標準。就是看我們前面所説的你能不能給社會帶來新增價值。因此高等教育在塑造人力資本方面應當很顯然比中等教育或者職業教育更加具有長遠性。現在的問題是怎麼樣按照教育規律和人才發展的規律來改革和推進我們的高等教育,進而提高教育質量。
但是教育質量提高並不等於你會成為人才。我經常給我們的同學講,你在清華大學學習了,從成為人才的角度你的概率是比較高的,但不意味着你一定成為人才。如果你不想對社會做出貢獻,你不會成為真正的人才。
那麼怎麼來看待高校的擴招呢。我想大家可能不大清楚,就是教育發展是有階段的,我們大體分為五個階段。第一個階段叫做精英階段,基本上屬於極低收入階段,你連小學的入學率都沒有超過15%,更不要談大學了。第二個階段,就是初等教育驅動階段,那就已經進入到我們説的低收入階段。第三個階段是中等教育驅動階段,已經進入到中等收入階段了。第四個階段是高等教育階段,其實中國雖然從收入水平並沒有達到上中等收入階段,但是從它的文化來看,它有極大的這種高等教育需求。而且除了我們的文化以外,現在比較現實的是一對夫婦只有一個孩子,所以民眾有強烈的動力和願望希望子女上大學。政府的擴招政策正是順應了這個趨勢。
因此在擴招的過程中,儘管確實存在質量的問題,但是總體上來看,高端人才的數量在迅速增長,最重要的是産出也在迅速增長。當然這裡頭的産出不光是人才的産出,還包括其他的方面的産出,但是人才的産出是核心。
問:麥肯錫的報告説中國高校培養的人才,絕大多數不能達到跨國公司的人才標準,你怎麼看?
答:不光是中國高校,美國高校也不行。因為麥肯錫所提到的跨國公司基本上是世界五百強公司和上萬個跨國公司。在全世界人才市場上,你就是從哈佛大學商學院畢業了,是否能夠進入也很難説。
其實我們更鼓勵的是什麼?是更多的人才到基層去,到西部去,並不是到跨國公司去。客觀地説,中國算跨國公司多的,現在是世界第二。但是它能容納的人才量就那麼點。因此對麥肯錫這個報告,可能還要換一個角度來討論。
問:在高等教育領域方面,關於網絡遠程教育,國家有無鼓勵措施?
答:這一次有一個專門的討論分析。網絡教育和遠程教育也涵蓋在大學教育和教育信息化之中。現在提出的基本思路已經比較清楚了,就是把清華北大這些優質的教育資源拿出來全國共享。
為什麼?因為知識是可以被分享的,特別是這些好的大學,能夠通過網絡遠程教育來基本實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