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止把金沙江變成“發電機”
2011-06-22   作者:張魁興  來源:證券時報
 
【字號
  6月19日,三峽集團發布的《2010年社會責任報告》稱,正在加快推進建設的金沙江上的溪洛渡、向家壩、烏東德、白鶴灘4座巨型水電站,總規劃裝機規模近4300萬千瓦,年發電量約1900億千瓦時,約為三峽工程的兩倍。而金沙江上,正在加緊建設的遠不止這4座水電站。按照《金沙江中游水電開發規劃報告》,在金沙江中游共規劃開發了8座水電站,在金沙江下游也規劃開發了12座水電站。
  水利水電部門提供的數據顯示,金沙江水能蘊藏量達1.12億千瓦,約佔全國水能蘊藏總量的16%,佔長江水力資源的40%以上。因此,金沙江成了水電基地。近年來,大小水電開發商紛紛開進金沙江,“跑馬圈水”、“遍地開花”、干支流“齊頭並進”、“未批先建”,幾近瘋狂。表面看,由於水電成本較低,上網電價最低,大力開發水電有利於民生,其實不然,事實證明水電的增加並沒有惠及民眾,相反,隨着水電的增加老百姓用電越來越貴了,得利者只是個別利益集團,老百姓沒有得利卻還得為長江的被過度開發的負作用而埋單。
  水電開發對環境生態的影響是非常嚴重的。早在2004年由世界自然基金會(WWF)與世界資源研究所共同完成的《險境中的河流——水壩與淡水生態系統的未來》的報告就顯示,由於水壩建設威脅淡水生態系統,全球有21條河流及其流域生態嚴重退化,中國長江流域排名第一。因為在全長6300公里的長江上建成、擬建或在建的水壩至少有46座,而且主要集中在其上游金沙江上,長江成為世界上擁有擬建或在建水壩最多的河流。按照國際慣例,河流開發不能超過30%,最多也就40%,而目前長江開發基本達到40%,已經飽和,卻還有人揚言準備在20年內,要在長江幹流及支流上再建設百座電站。真是嘴裏跑火車,一點保護長江的責任都沒有。
  應該説,在環境生態允許的情況下,開發水電是有利於改善供電需求的。然而,長江不是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的資源寶庫,金沙江也不是想怎麼利用就怎麼利用的“發電機”。中國水利水電科學研究院副院長賈金生曾&&,水庫大壩發展方向應該是“經濟上可接受、環境可持續、社會協調”,換言之,開發水電的前提是必須保持流域生態不被破壞。但是,現實非常嚴峻,雲南省政府研究室、雲南財貿學院等單位提供的一份調研報告稱:“修建大壩可能帶來六個方面的問題:移民、泥沙淤積、水體變化、魚類和生物物種生存、文物和景觀破壞、引發地質災害等。”如今“可能”已經變成了現實,而且比想象的更嚴重。為了遏制這種危險勢頭,中國科學院植物所首席科學家蔣高明考察雲南時甚至提出一個“零方案”:大壩一個不建。
  顯然,在目前“大壩一個不建”是不現實的,但要興建大壩就必須使其對環境影響最小、社會效益最大。然而,如今的水電開發正在上演“跑馬圈水”“大躍進”式的瘋狂鬧劇。地質學家楊勇告誡我們:“正在進行的西南水電開發的‘大躍進’,其對當地生態環境的破壞,已經不亞於上世紀六七十年代對森林的毀滅性砍伐。”隨着人們對環境生態的認識,開始反思大壩對於環境保護和生態領域帶來的負面效應。美國等一些發達國家的反壩組織和人士認為,應該結束大壩時代,“讓江河自由奔騰”、“保留最後的原生態河流”。我們是該反思建壩的狂熱了。與風力發電和太陽能發電的“無公害”相比,水力發電引發的對生態的影響以及移民等問題非常嚴重,再上馬水電項目必須“慎重研究、科學決策”,必須環評一票否決。
  凡標注來源為“經濟參考報”或“經濟參考網”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頻稿件,及電子雜誌等數字媒體産品,版權均屬新華社經濟參考報社,未經書面授權,不得以任何形式發表使用。
 
相關新聞:
三峽集團金沙江建4巨型電站 環評難阻跑馬圈地 2011-06-21
我國加快金沙江4座巨型水電站建設 2011-06-20
橫亙在金沙江上的難題 2009-07-02
 
頻道精選:
[財智]中國概念股造假危機不斷 在美遇寒流[財智]忽悠不斷 黑幕頻現,券商能否被信任
[思想]謝國忠:軟着陸可能成為陷阱[思想]張立偉:中國奶業沒有“消費者主權”
[讀書]《五常學經濟》[讀書]投資盡可逆向思維 做人恪守道德底線
 
關於我們 | 版面設置 | &&我們 | 媒體刊例 | 友情鏈結
經濟參考報社版權所有 本站所有新聞內容未經協議授權,禁止下載使用
新聞線索提供熱線:010-63074375 63072334 報社地址:北京市宣武門西大街甲101號
Copyright 2000-2010 XINHUANET.com All Rights Reserved.京ICP證01004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