別讓三聚氰胺“善後”讓人心寒
2011-06-16   作者:張子曈  來源:經濟參考報
 
【字號
  據《證券日報》報道,日前,中國乳協通報了三聚氰胺奶粉事件賠償情況,通報顯示,除已賠付的9.2億外,將1.92億元委託給中國人壽代管。自2009年7月31日至2011年4月30日,中國人壽共支付1048萬元,基金銀行賬戶餘額1.92億元。但兩年後,數額仍為1.92億元,剩餘資金利息去向未明。
  應該説,三聚氰胺奶粉事件,對受害患兒相關賠償是當時最重要任務之一,中國乳協和中國人壽“臨危受命”,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辦公廳、衞生部辦公廳、中國保監會辦公廳等先後兩次發出相關通知,要求中國人壽“要切實加強醫療賠償基金管理,做到專戶管理、專款專用,保障醫療賠償基金的安全和完整”。如今,在媒體的披露下,這一賠償基金嚴重“不透明”的情況才得以為公眾所知,中國乳協和中國人壽又澄而不清,讓公眾大感失望和不公。
  據了解,中國人壽近兩年的年報顯示,中國人壽投資收益情況良好。2009年7月31日剩餘的1.92億元賠償基金,即使沒有進行相關投資只是放在銀行裏,兩年時間所産生的利息也達到1593萬元,但兩年時間,這筆錢仍是原數,剩餘資金利息到底哪去了,中國人壽一直不願意説明。此舉實在讓人費解,更令受害患兒家屬感到寒心和不平。
  三聚氰胺奶粉事件三年時間過去,還有三萬左右受三聚氰胺傷害的患兒竟然一直沒有領取到賠償金,兩部門對這筆基金關鍵問題等居然不能説出個一二三,如此管理混亂和不透明,説明背後存在着一些不可告人的秘密。兩個部門對30萬患兒的權益的漠視,對國家相關部門信任和公眾期待的漠然,可見一斑。而背後,則是守法守規意識之差和責任感缺失之嚴重。
  中國人壽做出上述有失公眾期待之舉,可能並非偶然:長久以來,國家在法律法規上日益完善健全,監管及執法力度似乎也一直在加大,尤其是關於食品安全的重視,前所未有。但讓人感到疑惑不解的是,食品安全事故總是不絕於耳,這裡面固然有法律法規依然與發達國家有差距的原因,但背後,卻是由於多個部門“九龍治水”因“罰款經濟”導致的利益糾紛背後的踢皮球,卻是某些監管、執法人員喪失監管底線而“給錢就放行”的腐敗,卻是由於公眾一直沒有一個對法治環境較真的態度和行為的“習以為常”……如此現狀不糾,已經嚴重地影響了法治社會的創建,嚴重地影響了政府的公信力。
  凡標注來源為“經濟參考報”或“經濟參考網”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頻稿件,及電子雜誌等數字媒體産品,版權均屬新華社經濟參考報社,未經書面授權,不得以任何形式發表使用。
 
相關新聞:
三聚氰胺賠償基金是筆“良心債” 2011-06-14
國內牛奶産量今年將恢復至三聚氰胺危機前水平 2011-06-13
三聚氰胺事件11億賠償金運作情況公布 2011-06-08
歐盟對我國三聚氰胺徵收反傾銷稅 2011-05-18
歐盟對中國三聚氰胺徵反傾銷稅 2011-05-18
 
頻道精選:
[財智]中國概念股造假危機不斷 在美遇寒流[財智]忽悠不斷 黑幕頻現,券商能否被信任
[思想]魯政委:資本項下全開放時機未到[思想]厲以寧:怎樣看待用工成本上升
[讀書]《五常學經濟》[讀書]投資盡可逆向思維 做人恪守道德底線
 
關於我們 | 版面設置 | &&我們 | 媒體刊例 | 友情鏈結
經濟參考報社版權所有 本站所有新聞內容未經協議授權,禁止下載使用
新聞線索提供熱線:010-63074375 63072334 報社地址:北京市宣武門西大街甲101號
Copyright 2000-2010 XINHUANET.com All Rights Reserved.京ICP證01004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