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企業不應成“逆向淘汰”犧牲品
2011-06-16   作者:武潔  來源:經濟參考報
 
【字號
  據《南方都市報》報道,2011年,距離2008年金融危機已過去三年,中國新的五年計劃正在起步。然而,危機的陰影就在今年加重了,中國經濟最有活力的中小企業,今年異常地緊張……中小企業紛紛發出感慨,比2008年更糟糕的一年到來了。
  “優勝劣汰”本是自然界的基本生存法則,這個法則,在經濟領域也同樣適用。任何産業和企業都會有自身的生存周期。一些産業與企業因為無法適應競爭而不得不走向衰亡,也未嘗不是産業更新換代,企業競爭力不斷增強後的結果。事實上,無論是能源危機,還是CPI導致的成本提升,無疑都可能成為壓垮中小企業的最後一根稻草。從這個意義上説,當下中小企業所面對的危機,未嘗不是市場發展與競爭的産物,甚至在一定程度上是經濟轉型、産業升級換代的必然。
  不過,假如認為中小企業面臨的成本抬升、利潤擠壓以及融資困境,完全是市場自由競爭的結果,顯然並非事實的全部。無論是金融危機時的放鬆銀根與財政政策,還是當下為防止通脹緊縮銀根,提升貸款門檻,對中小企業來説幾乎都是不折不扣的利空。放鬆銀根與寬鬆的財政政策最終是讓大型企業尤其是國有企業獲得了更多的資金,這一方面將直接形成對中小企業生産空間的擠壓,由此而導致的通脹更提升了中小企業的成本壓力,而如今針對通脹的銀根緊縮,則又加劇了中小企業的資金緊張。
  可見,中小企業當前的尷尬,與其説是市場競爭下被淘汰的低效落後産能,毋寧説更多是不公平競爭下的犧牲品。之所以這些中小企業難以做大做強,其實並不在於自身不努力或是缺乏競爭力,更多緣於國內的經濟結構註定了國有大型企業控制了更多的資源和利潤,中小企業非但不能在金融貸款方面獲得相對平等的待遇,甚至在任何一次金融政策的調整中,都每每淪為犧牲品,不得不在夾縫中求生存的中小企業因此而命運多舛,也就在意料之中了。現實中,這邊廂大企業愁花錢,那邊廂小企業愁錢花,正充分説明了當前經濟結構與資源分配的病態。
  基於上述視點,假如中小企業的困境真的是來自市場的壓力,那我們完全可以認為這是一場必不可少的鳳凰涅槃,但是,如果中小企業的生存危機更多是來自市場之外的不公平競爭,與其説是促成了經濟轉型和産業升級,毋寧説是在將最具活力和潛力的中小企業進行逆向淘汰。一言以蔽之,中小企業可以死於“競爭”,但卻不應卒於“不公”。
  凡標注來源為“經濟參考報”或“經濟參考網”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頻稿件,及電子雜誌等數字媒體産品,版權均屬新華社經濟參考報社,未經書面授權,不得以任何形式發表使用。
 
相關新聞:
中小企業業務:未來銀行業的新藍海 2011-06-15
調存準對中小企業衝擊最大 2011-06-15
調查稱浙中小企業未現倒閉潮 2011-06-07
 
頻道精選:
[財智]中國概念股造假危機不斷 在美遇寒流[財智]忽悠不斷 黑幕頻現,券商能否被信任
[思想]魯政委:資本項下全開放時機未到[思想]厲以寧:怎樣看待用工成本上升
[讀書]《五常學經濟》[讀書]投資盡可逆向思維 做人恪守道德底線
 
關於我們 | 版面設置 | &&我們 | 媒體刊例 | 友情鏈結
經濟參考報社版權所有 本站所有新聞內容未經協議授權,禁止下載使用
新聞線索提供熱線:010-63074375 63072334 報社地址:北京市宣武門西大街甲101號
Copyright 2000-2010 XINHUANET.com All Rights Reserved.京ICP證01004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