搶房的“外來人”正在遭人恨
2011-06-15   作者:蘇北人  來源:中國青年報
 
【字號
  據重慶華龍網6月13日轉載的全美廣播公司電視頻道的報道:澳大利亞從去年7月開始對外國人實施房子限購令,這在號稱自由市場的西方國家實屬罕見,它是對外國人(其實就是以中國人為主)在澳洲炒房忍無可忍的具體應對措施;在溫哥華,這段日子英文媒體大幅報道華人(尤其是中國內地買家)在當地的搶購房産潮,已有開發商收到本地人士的抗議電郵,指房價過高遺禍下一代,且華人已經太多,應該限制移民,有人甚至揚言要炸毀開發商的辦公室。
  同日《新京報》也報道,6月10日,香港金融管理局宣布,鋻於房地産市場持續升溫,特區政府已向銀行發出收緊樓宇按揭的指令。金管局首次針對“收入來源非香港”的借貸人做出限制,要求他們比香港本地人多付一成首付。
  《歐美人反感華人“搶房”,抱怨房價漲都怪中國人》,《香港提高“外地人”買房門檻,需多付一成首付》,乍讀這些標題,我有些不懂:咱們國內一直風行“房地産支撐説”,即房地産産業涉及60多個行業,房價的堅挺支撐着經濟高速運營。以至於在國際金融危機時,從中央到地方政府都針對房地産採取寬鬆的貨幣政策、稅收政策,鼓勵開發商建房、老百姓購房,其後還將“房地産拉動”作為中國經濟迅速回暖、率先走出危機的成功經驗之一。那麼多中國有錢“炒客”的“支持”,香港、澳大利亞、加拿大等地區和國家的民眾及政府為什麼不受歡迎?
  細讀才知道,西方好多國家按房價徵收房産稅,房價上升房産升值但稅收也高漲,這對自住房居民來説是“一場災難”。更重要的是,國外大多不把房子看做一種資産,“把它看做一所住處”,在此項上的支出不超過稅後收入的三分之一,剩餘的用於聽歌劇、看電影、旅游、減肥……房價瘋漲,稅收跟漲,工資卻不漲,結果只能是住房壓減了生活的其他支出,其生活質量因中國“炒客”的到來而下降,甚至原來的生活方式也不得不改變。對於大多數中國人來説,生活的賬單上還沒有聽歌劇、減肥之類,消費標準較高的極少數有錢人從炒房中獲取暴利,也不必為這些開支而擔心,如此一來卻苦了那些被“炒”地區的居民——當然包括境外居民。
  “過客”破壞了人家的生活,被人家譴責甚至驅逐或許不該同情,針對這些有錢人玩的“招人怒”交易,筆者認為有必要從境外的反應,回過頭來反思我們的“房地産支撐説”:境外一些國家和地區的房地産不火,甚至“跌跌不休”,但人家的經濟也在發展(雖然速度沒有我們快),人家百姓的生活質量遠比我們高,這是為什麼?而國內工薪族什麼錢都不敢花、不肯花,把買房當成保值、升值的不二渠道,結果房地産市場“高燒”不退,而其他消費市場一直疲軟,百姓的幸福指數上升緩慢,在下一代的培養上也是緊緊巴巴的,這正常嗎?房地産只是一個産業,不可能“獨臂支撐”中國經濟,應有四梁八柱的産業頂上,才能撐起中國那麼大的經濟天空。
  凡標注來源為“經濟參考報”或“經濟參考網”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頻稿件,及電子雜誌等數字媒體産品,版權均屬新華社經濟參考報社,未經書面授權,不得以任何形式發表使用。
 
相關新聞:
保障房建設提速 房地産調控難松 2011-06-08
十家信託公司房地産信託業務被叫停 2011-06-02
聶梅生:房地産商資金鏈十分緊張 2011-05-30
 
頻道精選:
[財智]中國概念股造假危機不斷 在美遇寒流[財智]忽悠不斷 黑幕頻現,券商能否被信任
[思想]魯政委:資本項下全開放時機未到[思想]厲以寧:怎樣看待用工成本上升
[讀書]《五常學經濟》[讀書]投資盡可逆向思維 做人恪守道德底線
 
關於我們 | 版面設置 | &&我們 | 媒體刊例 | 友情鏈結
經濟參考報社版權所有 本站所有新聞內容未經協議授權,禁止下載使用
新聞線索提供熱線:010-63074375 63072334 報社地址:北京市宣武門西大街甲101號
Copyright 2000-2010 XINHUANET.com All Rights Reserved.京ICP證01004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