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近日哈藥集團排污問題被曝光,該集團年廣告預算超過5億元,而環保預算僅為1960萬元。(6月9日北京日報) 作為國內知名藥企,投重金做廣告,卻吝於花錢保護環境,漠視當地公眾健康,這是必須嚴厲譴責和大力查處的不良行為。 這樣的生産模式應該反思,某種意義上,哈藥每年投入到廣告費用上的5億鉅資從哪來?不就是出在賣藥的利潤嗎。在無視環境保護和重大污染的情況下,哈藥掙的越多、破壞環境越嚴重,其因大肆 做廣告而産生的效益,實際上就是“帶毒、帶血”的了,就和被人痛斥的“帶血的煤”、“帶血的GDP”那樣令人不安。 就此,哈藥需要徹底反思。然而,要反思的又豈止是一個哈藥?據有關專家介紹,“哈藥總廠的主要産品還是青霉素類、頭孢菌素類、大環內酯類抗生素,還有一些原料藥中間體等,這些都是屬於比較高污染高耗能的産品類型。”由於環保和成本壓縮的考慮,不少發達國家逐步將其原料藥生産向印度和中國轉移。“近兩年,就連印度 也開始將他們的原料藥業務轉包給中國來做。”主要問題在此了。就連不太發達的印度都意識到低層次産品給自然環境造成的危害,“高污染企業”為何還有如此的發展空間,甚至成為名牌企業? 我們正處於社會發展的關鍵時期,西方發達國家也曾走過一條“先污染後治理”的老路,國內大量的“哈藥們”目前走的正是“為了掙錢卻不治污”的路子,實該引起重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