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民與專家誰更能代表納稅人
2011-06-03   作者:陳東海  來源:證券時報
 
【字號
  個稅修正草案徵詢意見已經結束,可能是23萬多條意見認為3000元免徵額太低,5月10日三個有關部門召開專家座談會,“多位經濟專家&&,3000元起徵無需再調”,認為提供意見的網民“相對於納稅人屬於少數,不能認為就代表了所有工薪所得稅人的意見”。
  如果最終&&的個稅修改辦法真的印證了這些專家的意見,那麼無疑是説這些專家比數十萬網民更代表民意,那麼轟轟烈烈地在網上收集網民的意見實際上變得沒有意義了。
  但是,到底是若干個經過有關部門挑選的專家更代表民意,還是那些自發的提供意見的網民更代表民意呢?按照這些專家的邏輯,提供這些意見的網民,只佔中國億萬個稅納稅人的千分之一,所以不具有代表性。但是這些專家忘記了,自己寥寥數人,只佔中國億萬納稅人的千萬分之一,更沒有代表性。
  光看人數對比,專家的民意代表性也不如數十萬網民。但是這也並不説明人數較少的專家就一定比網民代表的民意要差,關鍵在於,這些專家是怎麼遴選出來的,網民的意見又是怎麼樣匯集起來的。如果挑選專家的人或部門,有自己強烈的傾向性,只挑選或多挑選那些支持自己觀點意圖的專家,那麼專家的意見最多只能代表他個人或者是挑選他的部門機構的意見。同樣,如果網上意見是經過挑選的,或者是對於一些意見進行了限制,那麼再多的網上意見,也不能説代表了真實的民意。
  因此,要讓專家和網上意見具有代表性,程序必須經得起質疑和檢驗。由於外界對於程序的操作往往不甚明了,那麼程序要有公信力的話,對於程序的全部要素及其操作則需要置於陽光之下。所以如果是挑選少部分人的話,那麼挑選的人員,不能將自己的意志以任何形式加於被挑選的人的意志之上,或者按照自己的偏向來選擇人員,或者按照既定的結論來總結徵詢的意見。而對於大範圍的徵詢意見,在程序上的要求,則必須是所有意見公開,不設禁忌,讓人暢所欲言。
  從屢被曝光的諸多招聘、招標、聽證會的內幕來看,有關部門往往以已經走過程序或者程序合法來搪塞,但是這些程序的要素和操作過程並沒有全部置於陽光之下,程序實際上是被操縱了,或者程序成為了實現既定目的的遮羞布,因此造成了許多“蘿蔔招聘”、“量身定做的招標”等等。這樣的招聘和招標,在設置招聘和招標的程序中,沒有完全準確的公開全部應聘和投標的人員和單位的真實信息,設置的招聘和招標條件是具有惡意排他性。
  徵詢專家意見就應該公開挑選專家的標準、要讓專家自我報名和推薦,專家也要公布自己的觀點、要公布最後被挑中專家的就職機構及利益背景,所有專家的意見要全部公布。如果這些程序的要素都置於陽光之下,專家的意見才具有一定的民意代表性,才有公信力。同樣,網上徵詢意見,不能設置觀點和參與的障礙,全部網上意見要無篩選的公布等等。如果做到這些,則網上徵集的意見就具有民意代表性,具有公信力。
  個稅徵詢意見中網民的意見明顯比專傢具有更大的民意。那些被挑選的專家,一邊倒地發表與網民相反的意見,讓人滿腹狐疑。而網易上的專家調查表明,70%的經濟學家認為個稅免徵額過低,而反對的人則多數具有財稅背景。
  對於個稅改革,顯然宜重點考慮更具有民意的網民的意見。同理,在其他徵詢意見的事務中,也應當將程序和專家置於陽光之下。
  凡標注來源為“經濟參考報”或“經濟參考網”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頻稿件,及電子雜誌等數字媒體産品,版權均屬新華社經濟參考報社,未經書面授權,不得以任何形式發表使用。
 
相關新聞:
個稅調整徵求意見是一次稅啟蒙 2011-06-01
個稅修正案徵集意見結束 2011-06-01
個稅方案徵求意見今日結束 已收到超23萬條建議 2011-05-31
石家莊房改房個稅恢復定率徵收 2011-05-27
 
頻道精選:
[財智]中國概念股造假危機不斷 在美遇寒流[財智]忽悠不斷 黑幕頻現,券商能否被信任
[思想]魯政委:資本項下全開放時機未到[思想]厲以寧:怎樣看待用工成本上升
[讀書]《五常學經濟》[讀書]投資盡可逆向思維 做人恪守道德底線
 
關於我們 | 版面設置 | &&我們 | 媒體刊例 | 友情鏈結
經濟參考報社版權所有 本站所有新聞內容未經協議授權,禁止下載使用
新聞線索提供熱線:010-63074375 63072334 報社地址:北京市宣武門西大街甲101號
Copyright 2000-2010 XINHUANET.com All Rights Reserved.京ICP證01004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