應理性面對全球食品安全問題
2011-06-03   作者:劉博  來源:北京日報
 
【字號
  近一段時間,台灣被塑化劑毒飲料搞得人心惶惶。香港的一次血液抽查也顯示,有99%的被抽查者血液含有塑化劑。這邊的食品安全風波還沒有平息,歐洲又傳出來源不明的大腸桿菌頻頻致人死亡的消息。目前這種傳染性疾病已被帶到了美國,雖然至今無法確認病源,但專家還是建議人們不要生吃蔬菜。
  前一陣子,大陸的食品安全問題鬧得沸沸颺颺,有人甚至説出“國人已‘百毒不侵’”、“這種事兒在其他國家和地區就不會有”之類的風涼話。但現在,台灣和歐洲都爆出此類事件,足以説明食品安全問題已成為全世界共同面臨的挑戰。
  客觀地説,塑化劑飲料、大腸桿菌蔬菜的出現,從一個側面説明今天食品安全問題往往防不勝防。一方面,這次致人死亡的大腸桿菌有很大可能是來源於一些人類尚未認識到的自然界變異,而且病毒可能通過多種途徑傳播,我們暫時也無法追蹤,這就使大範圍傳播成為可能。另一方面,歐洲和台灣的食品監管機制還是比較嚴格的,但是因為全球化的發展,食品流通鏈條延伸得越來越長,再嚴格的監管體制也可能會因為一些黑心商人昧心添加違規添加劑等原因而在某個環節出現漏洞。台灣的塑化劑使用了三十年才被查出來,可以説是對食品安全監管的一個莫大的諷刺。這些自然和人為的因素,都使得保障食品安全難度越來越高。
  民以食為天,吃的東西出了問題,老百姓恐慌在所難免,但政府不能慌。大陸在爆出一系列食品安全問題時,從中央到地方都明確表態,徹查到底,依法處理相關責任單位和個人,絕不姑息,盡可能地平復人們的情緒,重拾對食品安全的信心。但歐洲這次做的似乎沒有大家想象中的那麼好。事兒還沒水落石出,就匆匆忙忙把矛頭指向西班牙黃瓜,當然西班牙第一時間否認了黃瓜帶毒,最後搞得黃瓜成了燙手山芋,誰都不願接。但面對這種波及範圍甚廣,業已危及到許多人生命的惡劣事件,相互推諉責任顯得多麼不合時宜。
  再完善的保障機制也可能百密一疏,而老百姓希望的是進嘴的東西樣樣都是安全的。既然食品安全成了一個世界性問題,那麼世界各國都應該參與到維護食品安全的過程中,盡快建立一個更加行之有效的全球食品安全監管體系。從食品的生産、加工到銷售,每一個環節都應該有嚴格把關。即使食品安全事件再次不幸發生,各國也應該及時向世界進行通報,保障信息交流渠道的暢通,將可能的損失降到最低。
  凡標注來源為“經濟參考報”或“經濟參考網”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頻稿件,及電子雜誌等數字媒體産品,版權均屬新華社經濟參考報社,未經書面授權,不得以任何形式發表使用。
 
相關新聞:
讓食品安全有獎舉報制度發揮威力 2011-05-31
我國全面打響食品安全“保衛戰” 2011-05-29
最高法:依法嚴懲危害食品安全及相關職務犯罪 2011-05-28
校外小食品 安全誰來管? 2011-05-27
 
頻道精選:
[財智]中國概念股造假危機不斷 在美遇寒流[財智]忽悠不斷 黑幕頻現,券商能否被信任
[思想]魯政委:資本項下全開放時機未到[思想]厲以寧:怎樣看待用工成本上升
[讀書]《五常學經濟》[讀書]投資盡可逆向思維 做人恪守道德底線
 
關於我們 | 版面設置 | &&我們 | 媒體刊例 | 友情鏈結
經濟參考報社版權所有 本站所有新聞內容未經協議授權,禁止下載使用
新聞線索提供熱線:010-63074375 63072334 報社地址:北京市宣武門西大街甲101號
Copyright 2000-2010 XINHUANET.com All Rights Reserved.京ICP證01004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