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間借貸的投資關係需要明晰
2011-06-02   作者:陳東海(上海,學者)  來源:新京報
 
【字號
  原大中電器創始人張大中作為被告被起訴到北京市第一中級人民法院,原告要求張大中向其支付部分合作利潤7000萬元。(據6月1日《新京報》)
  按照報道,原告在1987年與張大中簽署過《合作協議》,出資3000元,用於“維護大中電器的正常經濟利益”,然後“大中電器支付全部利潤的百分之十五”於原告。2007年,大中電器以36.5億元出售給國美,所以如果按照15%利潤分配給原告,可能是個天文數字,3000元在20年裏增值了數萬倍。
  原告稱原協議寫明是投資,後來不是還本付息,而是分配利潤,且24年來也陸續收到過張大中支付的利潤分配,因此該協議可能性質是“投資”,原告是享有股權的。
  但是被告方面稱,“當時那3000元只借了三個月,租的廠子被收回去了,音箱廠一拍兩散,就把錢還上了”,原告手上的那份合作協議原件,“因為是好朋友,沒把這個條要回來”。從這個內容來看,這3000元是作為借款來處理的,是債權的關係。
  雙方言辭各有道理。現在就需要看當時雙方的真實意圖到底是把這筆錢按照債權關係看待還是按照股權關係看待,或者是二者兼而有之。如果存在着股權關係,而且原始投資錢並沒有償還的話,那麼原告擁有的利益就相當可觀了。不過考慮到後來經營條件的變化,被告對於企業經營的巨大付出,或者有新的股權的進入,原告的股權的比例等實質關係可能有重大變化,不能再按照15%的比例來分配利潤等等。
  該案不僅涉及雙方重大利益,其重大意義在於,需要對於民間借貸關係的實質進行界定,要麼是股權投資,要麼是債權投資,或者是二者兼而有之,類同於優先股。
  其實這種股權債權性質不明的糾紛,在國內外都不罕見,尤其是過去中國的民間借貸産生的類似糾紛比較常見。目前中國的民間借貸非常旺盛,其中主流可能是高利貸形式,但是親朋好友間的友情借貸也不少見,後者最容易産生股權和債權糾紛,特別是在用借貸資金經營的事業大為成功以後。
  目前中國對於民間借貸的利率部分有一定的規定,對於股權和債權之間的關係也有單獨規定,但是卻沒有引起親朋好友借貸關係人的重視,尤其是那些兼具股權和債權的借貸關係,往往約定不明,或者雙方的真實意圖沒有明確的書面&&,為以後的糾紛埋下了種子。
  所以,有關專門規定民間借貸關係的條文應該盡快&&,在這樣的規定&&以前,民間借貸的當事人一定要以書面形式約定借貸的實質關係,親兄弟明算賬,為保護雙方的利益、消弭潛在的糾紛做好基礎工作。
  凡標注來源為“經濟參考報”或“經濟參考網”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頻稿件,及電子雜誌等數字媒體産品,版權均屬經濟參考報社,未經經濟參考報社書面授權,不得以任何形式刊載、播放。
 
相關新聞:
存款四大流向:民間借貸異常火爆 2011-05-19
蓋特納警告高財赤將推高借貸成本 2011-05-19
借貸消費模式難以持久 2011-05-17
比亞迪113億短期借貸壓力難消 2011-05-11
 
頻道精選:
[財智]誠信缺失 家樂福超市多種違法手段遭曝光[財智]歸真堂創業板上市 “活熊取膽”引各界爭議
[思想]夏斌:人民幣匯率不能一浮了之[思想]劉宇:轉型,還須變革戶籍制度
[讀書]《歷史大變局下的中國戰略定位》[讀書]秦厲:從迷思到真相
 
關於我們 | 版權聲明 | &&我們 | 媒體刊例 | 友情鏈結
經濟參考報社版權所有 本站所有新聞內容未經經濟參考報協議授權,禁止轉載使用
新聞線索提供熱線:010-63074375 63072334 報社地址:北京市宣武門西大街57號
Copyright 2000-2010 XINHUANET.com All Rights Reserved.京ICP證01004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