個稅調整徵求意見是一次稅啟蒙
2011-06-01   作者:梁發芾  來源:中國青年報
 
【字號

 
  梁發芾

  全國人大網公布的聲明顯示,為期一個多月的個稅法修正案(草案)徵集意見結束。徵求意見總數已超23萬條,創人大單項立法徵求意見數之最。(中新網5月31日)
  徵稅是要公眾出錢,公眾的事情向公眾徵求意見,這本來應該如此。但因為中國絕大多數稅收未經人大立法,所以,此前未有公開徵求意見這樣的程序。這次個稅修正案的做法,應該成為今後稅收立法的標杆。而此次公開徵求意見最大的收穫,在於向公眾進行了稅啟蒙,喚醒了公眾的稅意識。
  所謂公眾的稅意識,我認為應該是公眾對於稅、納稅、納稅人、納稅人權利等諸種與稅收有關的事項的意識。之所以説喚醒了稅意識,是因為我國公眾對於稅的意識,自古以來就是蒙昧的、冷漠的,甚或錯誤的,這次公開徵求意見,以及由公開徵求意見引起的輿論的廣泛報道和爭議,引起了人們對稅、納稅、納稅人和納稅人權利等問題的關注和思考,起到了稅啟蒙的作用。
  中國歷史上,皇權思想將人們的稅意識刻意局限在“納稅義務天經地義”這個狹隘的範疇之內。韓愈在《原道》中就説,“民不出粟米麻絲,作器皿,通貨財,以事其上,則誅”;明朝的朱元璋也説:“為吾民者,當知其分。天府力役出以供上者,乃其分也。能安其分,自保其父母妻子,家昌身裕,斯為仁義忠孝之民”。他們認為老百姓繳納皇糧國稅,就和日月輪迴,江河入海一樣自然而然,誰如果沒有盡到義務,就要進行誅殺。但對於納稅人是否還有什麼權利,則諱莫如深。這樣灌輸的結果是,臣民們只知道納稅義務,而不知道納稅權利。
  皇權思想影響下的稅意識,仍然深刻地影響着今天的納稅人。今天尤其特殊的是,在間接稅為主的稅制結構下,稅收的隱蔽性戕殺了人們的納稅人意識。很多人對於自己是否納稅茫然不知,對於政府將稅收用於何處也漠不關心。這種狀況,不利於建立高效廉潔認真負責的政府。道理非常淺顯:如果納稅人意識不到隨意的課稅或徵收是對自己財産權的侵害,不去進行有效的抗爭,就不能阻止政府濫用徵稅權侵害公民財産;如果納稅人不去監督政府花錢,政府就可以將納稅人繳納的稅金,用於任何他想用的地方。
  所以,必須進行面向所有人的稅啟蒙,喚醒人們的稅意識,讓人們明白,在一個所有商品都含稅的稅制下,每一個人都是國家的納稅人;納稅人向國家繳納的稅收,是納稅人向國家進行的財産讓渡,納稅人有權利對於任何徵收表達自己的意見,有權利知道自己繳納的稅收被花在哪兒、效率如何,納稅人也有權得到國家一視同仁的平等對待,在用稅人任意揮霍稅金的時候,納稅人也有權利向他們説不。
  這次個稅徵求意見,是一次廣泛的稅啟蒙。人們在向人大常委會提交意見的時候,大眾傳媒也進行了廣泛的熱烈的報道和討論,經濟學家、社會學家、傳媒人以及社會各界公眾發表了看法,進行了爭辯。許多人並不清楚的涉稅事項、涉稅數據,以及涉稅法律的來龍去脈,其存在的問題和改進的方向等等,都被拿到桌面上進行討論。
  在中國這個公眾稅意識相當淡漠的國度,以立法討論為契機而進行的稅啟蒙,其意義與立法本身一樣重要。遺憾的是,中國有20多個稅種,目前通過人大制定的區區3種,絕大多數稅種的開徵,並未走人大立法、公開徵求意見和公開討論這樣的程序。因此,今後任何稅種的開徵或已有稅種的調整,都應該堅持稅收法定的原則,由人大立法,向社會公開徵求意見,由公眾參與討論。

  凡標注來源為“經濟參考報”或“經濟參考網”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頻稿件,及電子雜誌等數字媒體産品,版權均屬新華社經濟參考報社,未經書面授權,不得以任何形式發表使用。
 
相關新聞:
華生:個稅減稅1200億元太少 2011-05-26
網民:個稅改革應考慮地區差異 2011-05-26
專家稱個稅稅制框架30年未變 2011-05-26
個稅改革應切實減負調差距 2011-05-26
 
頻道精選:
[財智]天價奇石開價過億元 誰是價格推手?[財智]存款返現赤裸裸 銀行攬存大戰白熱化
[思想]魯政委:資本項下全開放時機未到[思想]厲以寧:怎樣看待用工成本上升
[讀書]《五常學經濟》[讀書]投資盡可逆向思維 做人恪守道德底線
 
關於我們 | 版面設置 | &&我們 | 媒體刊例 | 友情鏈結
經濟參考報社版權所有 本站所有新聞內容未經協議授權,禁止下載使用
新聞線索提供熱線:010-63074375 63072334 報社地址:北京市宣武門西大街甲101號
Copyright 2000-2010 XINHUANET.com All Rights Reserved.京ICP證01004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