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費者“錯愛”洋奶粉也是無奈
2011-05-19   作者:苑廣闊  來源:經濟參考報
 
【字號
  據新華網報道,去年,洋奶粉接二連三被查出“問題”,讓部分家長開始對洋奶粉犯嘀咕。但這並不影響洋奶粉的高歌猛進,2010年奶粉進口總量將首次突破40萬噸,同比增長62%。今年3月,海關總署發布的一份報告顯示,八成以上的國內消費者認為,國外奶粉質量優於國內奶粉。
  各種品牌的洋奶粉在國內消費者當中享有良好的信譽和口碑,但是如果我們留心一下媒體的報道就會發現,不管多麼有名的洋奶粉品牌都並非是真正的鐵板一塊,它們同樣是問題多多。從某種角度説,國內消費者對洋奶粉的厚愛,實際上也是一種“錯愛”。
  既然消費者也知道洋奶粉和國産奶粉一樣存在這樣那樣的安全和質量問題,為什麼仍舊舍國産品牌而選擇洋品牌呢?並非是國內消費者崇洋媚外這麼簡單,他們對洋奶粉的“錯愛”,更大程度上也是一種被迫無奈。
  首先,同樣是出問題,但洋奶粉的問題要遠比國産奶粉的問題輕。縱觀最近幾年被曝光的洋奶粉安全和質量問題,多數集中在受到甲蟲和潤滑油污染、金屬含量超標等等。這些問題雖然也是奶粉質量和安全問題,但是和國産奶粉的“三聚氰胺事件”“皮革奶事件”相比,在程度上卻輕了不少。中國有句老話,叫“矬子裏拔將軍”,在奶粉不得不吃的情況下,消費者自然選擇問題程度較輕的洋奶粉品牌而捨棄問題程度更嚴重的國産品牌。
  其次,洋奶粉雖然也有問題,但往往是某個品牌的某個産品批次出了問題,而不像國産奶粉,一出問題就是行業性的。曾經震驚全國的“三聚氰胺事件”,幾乎把整個國內乳製品行業捲入其中,國産乳業遭遇空前的信任危機,從此被無數消費者徹底拋棄。而每次曝光有問題的洋品牌奶粉,幾乎都是限於一種品牌,某個批次,消費者最多就是暫時放棄購買這一品牌或者是這一批次的産品,但仍舊可以放心選擇其他品牌和其他批次的洋奶粉。
  最後,國外成熟的産品召回制度和懲戒制度,給了國內消費者更大的信心。以美國為例,一旦乳品出問題,美國政府部門馬上會要求乳品全部下架,一罐不留,留則罰款,企業還要負擔消費者的健康損失等費用。同時,美國政府鼓勵民眾告企業,而且絕大多數情況下,法庭會判企業輸,所以沒有商家敢於隱瞞問題,也沒有商家敢於造假。他們的産品出現問題,往往是客觀原因而不是人為因素,這和國內正好相反。在這種情況下,消費者更相信誰,也就可想而知了。
  所以説,不要怪國內消費者的“錯愛”,也不要怪他們不支持民族企業,不支持民族品牌,沒有乳製品行業的信譽重建,沒有政府完善的監管體系和嚴格的法律保障,國産奶粉要想戰勝洋奶粉,還有漫長的路要走。
  凡標注來源為“經濟參考報”或“經濟參考網”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頻稿件,及電子雜誌等數字媒體産品,版權均屬新華社經濟參考報社,未經書面授權,不得以任何形式發表使用。
 
相關新聞:
4月份美國消費者信心增強 2011-04-27
怪圈:消費者未感到菜價下降 2011-04-24
山東等部分地區蔬菜滯銷 消費者未感到菜價下降 2011-04-24
食品安全,讓消費者有權保護自己 2011-04-23
消費者最願買銀行理財産品 2011-04-22
 
頻道精選:
[財智]天價奇石開價過億元 誰是價格推手?[財智]存款返現赤裸裸 銀行攬存大戰白熱化
[思想]魯政委:資本項下全開放時機未到[思想]厲以寧:怎樣看待用工成本上升
[讀書]《五常學經濟》[讀書]投資盡可逆向思維 做人恪守道德底線
 
關於我們 | 版面設置 | &&我們 | 媒體刊例 | 友情鏈結
經濟參考報社版權所有 本站所有新聞內容未經協議授權,禁止下載使用
新聞線索提供熱線:010-63074375 63072334 報社地址:北京市宣武門西大街甲101號
Copyright 2000-2010 XINHUANET.com All Rights Reserved.京ICP證01004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