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價“限高”能否拉房價“走低”
2011-05-13   作者:於猛  來源:人民日報
 
【字號
  房地産調控正在向縱深推進。5月12日,國土資源部公布了招拍挂制度改革的意見,明確提出,在堅持土地招標、拍賣、掛牌制度的同時,採用“限房價、競地價” “限地價、競房價”、“綜合評標”等出讓方式,抑制居住用地出讓價格的非理性上漲。
  招拍挂制度改革是社會各界關注的熱點。近年來,在“價高者得”的規則下,“地王”頻出,地價上漲,這項制度飽受質疑。客觀地説,始自2001年的土地招拍挂出讓制度,由於引入市場競爭機制,開發商拿地由“找市長”變成“找市場”,很大程度上減少了暗箱操作等問題。但從實踐中看,也存在着執行偏差,産生了一些副作用——一些地方在土地出讓時過多考慮價格因素以獲取更多的土地收益,致使地價不斷走高。
  目前,部分城市商品房價格仍居高不下,少數規劃的商品房優質地塊和二、三線城市商品房土地出讓存在着地價非理性上漲的可能。此次推出的“綜合評標”、“一限多競”等土地出讓辦法,曾在北京、天津等地試點,效果較好,直接帶來了住宅用地出讓價格的大幅降低,在一定程度上防止了“地王”干擾市場預期的現象,對增加住房供給、調整供應結構、穩定市場預期、促進房地産市場健康發展,起到重要的作用。
  當然,採用綜合競價、考評等方式改革土地招拍挂制度,也會帶來“主觀評分是否妨礙公平”等問題。從過去一些地方的實踐看,確實不能排除有些地方會採取“變通”行為。因此,這項新政能否落到實處,改革能否收到預期效果,關鍵要看各地在土地出讓過程中,能否真正實現公開、公平、公正。這意味着,應將全過程置於公眾和有關部門的監督之下,同時強化建設評標機構,確定最終中標者後,將中標理由詳細向社會公布,接受監督。
  而更多老百姓關心的是,地價的“限高”會不會帶來期待中的房價“走低”?客觀地説,土地招拍挂制度並非地價高漲的直接推手,房價居高不下的根本原因,在於當前流動性過剩、供應結構不合理,市場供求關係不平衡等。解決當前房地産業問題,要盡快明確其功能定位究竟是“支柱産業”還是“民生”屬性。促進房價的合理下降,是一個系統工程,僅僅靠改變土地出讓方式的單兵突進,難以實現。
  此番土地“限高”,還是能讓人們感受到積極信號。這幾年,國家不斷加大對房地産市場的調控力度,施出“組合拳”,從商品房的“限購”到此次地價的“限高”,讓人看到各個環節的改革正在加速推進。如果房地産業的“民生”屬性更清晰,包括財稅制度、金融支持、審批監管等制度設計就能相應跟進,這將在更大程度上推動房地産市場平穩健康發展,從而讓更多老百姓住有所居。
  凡標注來源為“經濟參考報”或“經濟參考網”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頻稿件,及電子雜誌等數字媒體産品,版權均屬新華社經濟參考報社,未經書面授權,不得以任何形式發表使用。
 
相關新聞:
發改委研究地産反暴利 專家稱暴利與否取決地價 2011-04-29
保利7.9億元獲穗首幅“限地價、競配建”宅地 2011-04-29
國土部:綜合考慮各種因素控制地價 2011-04-20
全國居住地價漲幅回落 2011-04-18
一季度中國地價總體水平小幅上升 2011-04-18
 
頻道精選:
[財智]天價奇石開價過億元 誰是價格推手?[財智]存款返現赤裸裸 銀行攬存大戰白熱化
[思想]“日本震核危機”評估與我國供給型財政政策[思想]當前經濟社會發展中的4個問題
[讀書]《五常學經濟》[讀書]投資盡可逆向思維 做人恪守道德底線
 
關於我們 | 版面設置 | &&我們 | 媒體刊例 | 友情鏈結
經濟參考報社版權所有 本站所有新聞內容未經協議授權,禁止下載使用
新聞線索提供熱線:010-63074375 63072334 報社地址:北京市宣武門西大街甲101號
Copyright 2000-2010 XINHUANET.com All Rights Reserved.京ICP證01004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