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的房地産主要是結構問題
2011-05-13   作者:李偉(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主任)  來源:浙江日報
 
【字號
  中國經濟社會正處於一個高速發展的關鍵時期,房地産調控問題無疑是目前發展所面臨的突出問題之一。我認為,中國的房地産不是單純的價格問題,而主要是結構問題。
  美國、英國、日本、新加坡等發達國家,在其經濟發展過程中,一直都把社會保障性用房和廉租房作為住宅建設的重要內容,並規定所佔比例。新加坡在二十世紀60年代建國時就規定,90%的建設住房為政府廉租住房,直到上世紀末,絕大部分新加坡公民都已得到政府租屋,這一規定才被取消。英國在二十世紀40年代到1959年保持了70%的社會保障房、廉租房建設比例,1960—1979年期間保持了60%的建設比例,直到目前還保持着約20%的建設比例。
  但中國則過早把社會保障性用房和廉租房的比例規定取消了。前幾年,社會保障性用房和廉租房佔建設住宅的實際比例約為3%—5%,這個比例太低了。近年來,房地産市場的快速發展,的確為地方土地財政收入做出了很大貢獻,去年全國土地財政收入為27000億元。由此,就出現了一方面地方政府出讓土地熱情高漲,但另一方面經濟適用房和廉租房的建設比例與經濟社會發展所處階段極不相適應的局面。
  舉例説明,比如現在有各類高檔奢侈品,一個包賣十幾萬元、一件襯衫賣幾千元,還有各類天價皮鞋、服裝等,但老百姓對此沒有多少怨言,因為市場上依然有百十元的包、襯衫、皮鞋和服裝,他們的基本需求能夠得到滿足。衣食住行是老百姓最基本的需求,如果按照其收入水平,老百姓能夠買得起經濟適用房或租得起廉租房,那作為高檔的商品化住宅賣到天價也無妨,老百姓也不會有如此強烈的不滿。
  因此,房地産的基本功能也可以説是首要功能,應該是住房功能,而不是投資功能。尤其是尚處於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中國,必須盡快扭轉從房地産産業獲取鉅額利潤的市場扭曲狀況。
  但是,目前解決住房結構問題確實也很難,最大的難點就是,之前提到2010年全國土地財政收入為27000億元,如果房價降到與我國人均GDP4000美元相適應的水平,將會使地方政府建設保障性用房和廉租房的資金缺口大增,這對中央財政和地方財政産生的影響將是巨大的。因此,如何平衡好天平兩端的經濟發展與百姓民生,是對未來較長一段時間內,解決房地産調控問題的重大考驗。
  凡標注來源為“經濟參考報”或“經濟參考網”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頻稿件,及電子雜誌等數字媒體産品,版權均屬新華社經濟參考報社,未經書面授權,不得以任何形式發表使用。
 
相關新聞:
明碼標價,房地産稅費不能例外 2011-05-10
物業稅改革對房地産市場的影響研究 2011-05-09
北京11家房地産公司執行一房一價不力被點名 2011-05-06
房地産反暴利的必要與局限 2011-05-06
海口三亞房地産價格繼續環比下跌 2011-05-06
 
頻道精選:
[財智]天價奇石開價過億元 誰是價格推手?[財智]存款返現赤裸裸 銀行攬存大戰白熱化
[思想]“日本震核危機”評估與我國供給型財政政策[思想]當前經濟社會發展中的4個問題
[讀書]《五常學經濟》[讀書]投資盡可逆向思維 做人恪守道德底線
 
關於我們 | 版面設置 | &&我們 | 媒體刊例 | 友情鏈結
經濟參考報社版權所有 本站所有新聞內容未經協議授權,禁止下載使用
新聞線索提供熱線:010-63074375 63072334 報社地址:北京市宣武門西大街甲101號
Copyright 2000-2010 XINHUANET.com All Rights Reserved.京ICP證01004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