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頁 | 經參財智 | 經參思想 | 經參讀書 設為首頁 | 加入收藏

 第 50 期 2011.5.3■■

近日,國家發改委價格監督檢查司司長許昆林在接受採訪時&&,在《商品房銷售明碼標價規定》實施之後,官方還會陸續&&一系列規範房地産行業價格行為的政策措施。這當中,實施反暴利法規定是最重要的措施之一。此言一出,立即在業內引起了軒然大波。
房地産反暴利指向要明確
 新聞回放
發改委擬對商品住房實施反暴利規定
中國新聞網 2011-4-27
  中國房地産市場調控料將進一步升級。國家發改委價格監督檢查司司長許昆林26日晚間在接受中新社記者獨家專訪時稱,發改委正在研究在商品住房領域實施反暴利規定,以使商品房價格能夠保持在合理水平。《商品房銷售明碼標價規定》將於5月1日起實施,坊間對此頗為關注。記者就此採訪許昆林時,他&&,在規定實施之後,官方還會陸續&&一系列規範房地産行業價格行為的政策措施。這當中,實施反暴利法規定是最重要的措施之一。
 網民關注
網民贊成反暴利 呼籲公開商品房成本
  網友清風化雨常來説:“開發商集體微博喊冤”為那般?房地産業的不規範、內部聯盟把價格搞得那麼高,簡直就是合夥搶人。發改委的地産價格管理及反暴利措施應盡快&&實施,並對違規者嚴肅處理,曝光。
 視 頻

發改委:正研究對商品住房實施反暴利規定

 聲音
國家發展和改革委投資研究所原所長 張漢亞
  一個房地産商,手裏面有30%的保證金、資本金,然後貸款,十億投入,最後房子賣了12億,還了7億的貸款,去掉7000萬利息,剩4.3億。開發商只投了3億,還不算3億里邊有按揭,因為蓋了一半投資沒有投完的時候,就收預付金了。所以確實暴利。
商務部國際貿易經濟合作研究院專家 梅新育
  中國房地産市場暴利“眾所周知”,“在中國大陸的各類富豪榜上,房地産富豪們始終佔據着顯赫的地位。”
清華大學中國與世界經濟研究中心研究員 袁鋼明
  房地産調控是系統工程,除防止開發商暴利,還需通過稅收手段讓炒房者無利可圖,大力發展房屋租賃市場的建設。
財經評論員 余豐慧
  商品住房領域實施反暴利規定的路徑選擇,應該以經濟手段為主。稅收手段是反商品住房暴利的利器。這也被國外無數成功經驗所證明。建議盡快&&商品房暴利稅,對開發商一手房和投資投機的二手房銷售、轉讓中獲取的利潤進行分級分層,超過一定利潤空間課以暴利稅。
梅新育:房地産反暴利的必要與局限
  房地産反暴利?是的。其必要性無可置疑,因為房地産及其暴利已經成為中國經濟的毒瘤和最大風險所在。在運用限制房地産融資、反暴利等手段調控房地産市場時,不宜對其訂立過高的期望目標值,能夠將房地産泡沫抑制在一定程度之內,熬到全球貨幣政策變調,那就是成功。[詳細]
中國房地産報:房地産反暴利難在界定暴利
  發改委可以通過市場調查確定一個房地産項目的平均成本和平均利潤率,但各個項目的開發成本千差萬別,這樣確定下來的平均成本和利潤率是否能夠界定每個個案的利潤率尚存很大的疑問。[詳細]
傅子恒:反房地産暴利不能只盯着開發商
  關於高房價的市場原因,筆者曾經將其總結為居民收入增長生活改善推升真實需求、居住消費升級、城市化、有效供給不足、體制安排與政府相關政策失誤、投資與投機推波助瀾、利益集團操控增大治理難度等八個方面。[詳細]
土地市場更要反暴利
韓世同:暴利與否取決地價
  我觀察到,拿到地王的開發商,又恰好碰到市場由熱轉到冷,他獲得暴利的可能性會非常小。但是早期拿了地,政府一直沒有對它採取收地行為,拖十年、八年,土地溢價就相當高,暴利就非常高。。[詳細]
陳寧遠:“土地銷售明碼標價”才是反暴利
  不用細算,就可以知道土地交易在整個地産行業的環節中,有多大暴利。這種土地成本造成的差價,甚至存在於同一個城市、同一個地段、同一種品質,同一個開發商開發的經濟適用房和商品住宅之間。[詳細]
經濟觀察報時評:土地寬鬆必須放行
  “泡沫效應”只會在自組織、自適應中,越滾越大,真正制止土地泡沫的堆積,就需要在擺脫土地財政的問題上痛下真招,否則再多的抑制高房價條款,也只不過是“高高舉起,輕輕落下”的權宜之計。[詳細]
房地産反暴利任重道遠
葉檀:關鍵看政策落實
  這個對房地産的影響是蠻大的,那比現在的房地産稅還要直接。在此規定下開發商不能想賺多少就賺多少錢了,投機炒房的熱度會進一步的降低。關鍵看政策落實。現在關鍵問題是能否落實到位,現在限購有的地方不是又松動了嗎。[詳細]
易憲容:要去除買房賺錢效應
  住房市場之所以存在暴利,最根本的問題在於不少住房政策沒把投資投機與消費區分開,而現行的銀行金融杠桿及優惠的稅收政策又非常方便住房投機炒作。[詳細]
馮海寧:須“聯合作戰”打“組合拳”
  種種事實説明,僅靠房地産調控反不了商品房暴利,只呼籲道德改良也難有收穫,至於輿論批評更不能傷及“暴利”皮毛。開發商不僅利用現有法律法規不健全謀取“合法”暴利,而且還利用監管缺位獲得不少非法暴利,比如説,囤地、倒地、私改容積率等。[詳細]
經濟參考網綜合,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 │ 責任編輯:王玉 美編:張小潔  
關於我們 | 版面設置 | &&我們 | 媒體刊例 | 友情鏈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