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加息防通脹是正本歸原
2011-05-05   作者:劉曉忠(上海,學者)  來源:新京報
 
【字號
  當前價格上行壓力加大的現實表明,通脹本質上是單位貨幣購買力貶值,是地道的貨幣現象,相比數量型和行政性手段,利率、匯率等價格型貨幣政策工具對管理好通脹預期更為直接。
  近日,央行發布的《2011年一季度貨幣政策執行報告》指出,當前價格上行壓力加大,將運用利率等價格型貨幣政策工具管理通脹預期。這是繼之前管理層強調匯率在防通脹的重要性之後,再次提出了利率對管理通脹預期的重要性。
  無須諱言,當前CPI和PPI等的走高,甚至房價等的高企,都是通脹的具體表現而非通脹本身。當前主流觀點普遍強調的輸入型通脹和成本推動型通脹,本質上是由於人民幣匯率偏離均衡狀態而帶來的中國貿易條件惡化所致。即一方面伴隨着中國要素資源對外依存度走高,人民幣匯率偏離均衡狀態必然抬高國內的資源價格,從而使國內市場面臨日益高企的成本壓力;另一方面,人民幣匯率偏離均衡狀態,使央行不得不被動投放大量基礎貨幣應對私人部門結匯,導致國內市場貨幣流動性過剩,從而加大國內通脹壓力。
  如當前央行副行長易綱&&近十年央行基礎貨幣投放量基本全部來自於雙順差積累的外匯佔款,而縱然央行進行了總量對衝,但也僅回收了80%左右的基礎貨幣投放。
  因此,輸入型通脹和成本推動型通脹,背後都存在人民幣匯率偏離均衡狀態的風險敞口。然而,如果説臨時價格管控等防通脹目前面臨着商品和服務供給衝擊風險的話,那麼央行長期以來倚重的數量型貨幣政策工具,目前也面臨着兩難窘境。
  在通脹壓力高企下,企業傾向於盡快脫手面臨通脹稀釋的貨幣,並持有可能保值增值的實物資産,從而增加了貨幣流通速度和貨幣乘數,而當前儲蓄利率負收益使更多貨幣以投資的形式脫離正規金融機構,造成當前銀行等貸存比高企和流動性緊俏,這意味着央行若繼續加大數量型對衝,必將推高正規金融市場的資金利率,對銀行存貸款利率産生壓力;顯然,長期以來管理層更多選擇數量型手段的一個重要原因就是避免利率上漲。
  當前銀行變相高息攬儲以及銀行間市場利率持續走高,表明市場利率的上行壓力已經相當突出,若管理層不適度上調利率水平,不僅通脹預期難以有效管控,而且正規金融市場將面臨流動性風險和市場利率上行風險。
  事實上,相比數量型和行政性手段,利率、匯率等價格型貨幣政策工具對管理好通脹預期更為直接。因此,當前價格上行壓力加大的現實表明,通脹本質上是單位貨幣購買力貶值,是地道的貨幣現象,無視甚至扭曲通脹的這一本質屬性,不僅難以有效管理通脹預期,甚至將可能加劇通脹壓力,甚至將使整個經濟陷入滯脹風險之中。當前經濟滯脹風險嶄露頭角,通過人民幣利率、匯率等價格型貨幣政策工具管理通脹預期,雖來得有些遲到,但並不太晚。
  凡標注來源為“經濟參考報”或“經濟參考網”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頻稿件,及電子雜誌等數字媒體産品,版權均屬新華社經濟參考報社,未經書面授權,不得以任何形式發表使用。
 
相關新聞:
澳央行暫不加息 8月份或有行動 2011-05-04
印度抗通脹 被迫一次加息50基點 2011-05-04
亂花迷眼 加息催熱短期理財産品 2011-05-04
印度央行宣布加息0.5個百分點 2011-05-04
歐洲央行5月或暫緩加息 2011-05-04
 
頻道精選:
[財智]天價奇石開價過億元 誰是價格推手?[財智]存款返現赤裸裸 銀行攬存大戰白熱化
[思想]“日本震核危機”評估與我國供給型財政政策[思想]當前經濟社會發展中的4個問題
[讀書]《五常學經濟》[讀書]投資盡可逆向思維 做人恪守道德底線
 
關於我們 | 版面設置 | &&我們 | 媒體刊例 | 友情鏈結
經濟參考報社版權所有 本站所有新聞內容未經協議授權,禁止下載使用
新聞線索提供熱線:010-63074375 63072334 報社地址:北京市宣武門西大街甲101號
Copyright 2000-2010 XINHUANET.com All Rights Reserved.京ICP證01004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