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走出去”應對熱錢挑戰
2011-04-26   作者:楊濤(北京,學者)  來源:新京報
 
【字號
  據《中國經營報》報道,近日國家發改委和商務部在醞釀別墅限外政策,從而嚴防熱錢。熱錢是對國際套利資本通俗稱法,雖然對於熱錢的定義與計算一直是人們爭論不休的焦點,但是近年來國際短期資本大規模流入我國是不爭的事實。
  之所以會有熱錢流入,其根本原因無非包括:中國經濟的發展潛力、人民幣匯率升值預期、中美利差的吸引、境內資産價格的持續上漲等。而熱錢流入的渠道,既有貿易項目下的虛假交易,也有經常項目下的非貿易項的資金轉移,還有外資企業的增資擴股,以及各種非法渠道。
  面對熱錢的挑戰,監管層應該進一步拓展思路,使得熱錢風險能夠被限制在可控範圍內。
  首先,要着眼於弱化吸引熱錢的內部因素。
  對此,一方面應努力避免股市泡沫、房地産泡沫的産生,通過加強監管和調控,促使資産價格變化趨勢更加穩定。另一方面,加快推動人民幣匯率形成機制的市場化改革,改變人民幣兌美元匯率被動升值的局面,擴大人民幣匯率的雙邊波動幅度。可以預計,“十二五”期間的經濟金融改革進程,將在很大程度上把預防熱錢問題納入到政策目標之中。
  其次,重點控制熱錢的違規流入途徑。
  要加強對國際資本進入途徑、投資規模和投向的監測。並在此基礎上,通過嚴格監管貿易結算等方法阻止熱錢流入。同時,政府還應建立熱錢流入的預警機制,及時公布各類國際短期資本的動向和變化,從而增加熱錢信息的透明度,避免信息不對稱造成國內市場波動。
  第三,放鬆資本項目的管制,加快金融資産池的創新。隨着我國金融對外開放的推進,預計未來將會進一步放鬆資本項目管制,這就意味着“熱錢”也將獲得更多合法流入的途徑。為了防止這部分“合法”熱錢的影響,應該大力推動銀行間市場和交易所市場的金融産品創新,促進人民幣的期權、期貨、遠期和掉期産品的發展,構造吸引熱錢的“蓄水池”。
  還有,可以考慮把香港作為重要的“緩衝地帶”。
  中國已經致力於把香港建設成為人民幣離岸中心,而香港也一直是境外熱錢的重要中轉站。可在香港大力發展包括人民幣計價的股票、債券、票據、衍生金融産品等在內的資産,吸引境外熱錢直接投資於相關産品,而不必想方設法進入大陸投資人民幣資産。
  監管層之所以擔心熱錢問題,從中長期來看,也是擔心將來熱錢會在短期內、集中性地流出去,從而對經濟社會形成巨大衝擊。因此,應該逐漸樹立“疏堵結合”的策略。也就是要推動國內資本的合理“走出去”,拓展人民幣的國際市場運作空間。尤其應該推動鉅額的、投機偏好突出的民間資本走出去,給予其更加寬鬆的政策,從而降低國內熱錢積累的總水平。
  凡標注來源為“經濟參考報”或“經濟參考網”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頻稿件,及電子雜誌等數字媒體産品,版權均屬新華社經濟參考報社,未經書面授權,不得以任何形式發表使用。
 
相關新聞:
熱錢追逐高收益資産致美元崩潰? 2011-04-25
夏斌:盡可能防止熱錢流入 2011-04-25
熱錢來勢兇猛 管理仍需加強 2011-04-20
 
頻道精選:
[財智]天價奇石開價過億元 誰是價格推手?[財智]存款返現赤裸裸 銀行攬存大戰白熱化
[思想]王迎暉:食品監管該跳出“周期律”[思想]張健:股民不能總叼着“奶嘴”
[讀書]《五常學經濟》[讀書]投資盡可逆向思維 做人恪守道德底線
 
關於我們 | 版面設置 | &&我們 | 媒體刊例 | 友情鏈結
經濟參考報社版權所有 本站所有新聞內容未經協議授權,禁止下載使用
新聞線索提供熱線:010-63074375 63072334 報社地址:北京市宣武門西大街甲101號
Copyright 2000-2010 XINHUANET.com All Rights Reserved.京ICP證01004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