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貸資産證券化為何難産
2011-04-26   作者:郭世邦  來源:經濟參考報
 
【字號
  商業銀行要求信貸資産證券化的呼聲近期再起,而且這一次是多位金融界“大腕”。雖然信貸資産證券化存在各種直接誘因,但信貸資産證券化終究是個難産兒。原因是:
  一是商業銀行和監管部門思維的不一致導致難産。在經濟環境較好的時候,監管部門鼓勵商業銀行創新,推出信貸資産證券化試點。比如2005年3月,國家開發銀行和中國建設銀行獲准作為試點單位,分別進行信貸資産證券化和住房抵押貸款證券化的試點。但據統計,2005年12月至2008年11月,國內資産支持證券一共僅發行19單,發行總額約670億元。其原因在於商業銀行尤其是商業銀行分行對信貸資産證券化並不積極,因為在當時,他們既不缺存款,又不缺規模,也沒有資本壓力,存貸比也比較低,不明白為什麼需要他們把好端端的資産賣掉,而且在經濟形勢較好的時候,賣掉貸款容易,而發放貸款難。當然還有其他一些綜合性因素,造成資産證券化沒有成功。
  而在經濟環境不好的時候,商業銀行迫於規模、資本、利潤的壓力,希望通過資産證券化出售資産,但監管部門認為時機不妥。監管部門&&,資産證券化的目的不是為了讓銀行騰挪資産,而是通過資産證券化,把銀行的風險分散出去。很顯然,二者的目的並不相同。
  二是在目前貨幣政策收緊的情況下,不可能很快推出信貸資産證券化。一旦允許商業銀行嘗試信貸資産證券化,商業銀行就可以在不突破總規模的前提下,通過不斷出售貸款來不斷放款,無疑增大了央行對社會融資總量調控的難度。央行已經意識到單純控制信貸總量不足以調控整個社會的流動性,因而今年提出要調控整個社會融資總量,由於調控社會融資總量涉及的面較多,統計和調控的難度都較大,目前還在探索論證階段。在這樣的形勢下,央行不可能讓一個可控的量(信貸總量)變成不可控的量,也就是説,央行不會同意很快推出信貸資産證券化,除非央行對調控社會融資總量已經有了一套成熟的辦法。
  凡標注來源為“經濟參考報”或“經濟參考網”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頻稿件,及電子雜誌等數字媒體産品,版權均屬新華社經濟參考報社,未經書面授權,不得以任何形式發表使用。
 
相關新聞:
汪建熙:重啟信貸資産證券化 破解銀行融資困局 2011-03-12
陳耿:應重視銀行信貸資産證券化 2010-06-26
銀信轉讓信貸資産應徹底買斷 2009-12-24
浙滬京信貸資産質量居全國前三名 2009-07-06
民生銀行與郵儲銀行開展信貸資産轉讓合作 2009-04-10
 
頻道精選:
[財智]天價奇石開價過億元 誰是價格推手?[財智]存款返現赤裸裸 銀行攬存大戰白熱化
[思想]王迎暉:食品監管該跳出“周期律”[思想]張健:股民不能總叼着“奶嘴”
[讀書]《五常學經濟》[讀書]投資盡可逆向思維 做人恪守道德底線
 
關於我們 | 版面設置 | &&我們 | 媒體刊例 | 友情鏈結
經濟參考報社版權所有 本站所有新聞內容未經協議授權,禁止下載使用
新聞線索提供熱線:010-63074375 63072334 報社地址:北京市宣武門西大街甲101號
Copyright 2000-2010 XINHUANET.com All Rights Reserved.京ICP證01004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