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品監管不能只靠領導發飆
2011-04-25   作者:沈彬  來源:東方早報
 
【字號
  有詩人曾説:四月是最殘忍的季節。這個春意融融的四月,卻是食品安全的黑四月,承接上個月雙匯“瘦肉精”的重磅曝光,本月的染色饅頭、黑豆芽、黑粉條、牛肉膏等妖魔鬼怪輪番被曝光,我們得面對食品安全殘酷的現實。
  食品安全出了問題,公眾自然要向監管者討説法。4月20日,蘇州市紀委書記沈文祖在當地視察一處菜場時,向監管者三次發怒,蘇州電視台播出了沈書記發飆的場景。
  市農委的官員正頭頭是道地講着監管的成就,沈書記突然厲聲問他:你中午喝酒了嗎?工作人員尷尬承認。
  沈書記要求看菜場檢測中心的工作&賬,發現記錄有空白,工作人員稱他們是一週檢測一次的,沈怒問:為什麼不可以每天都檢測?“(一次檢測的時間只有)幾十分鐘,有什麼關係嘛。”
  沈書記問,檢測不合格的蔬菜怎麼處理?如果沒銷毀,拖到其他地方,怎麼辦?工作人員答:流通環節由工商局監管。工商局一位女副局長接話説:這裡的檢測結論,是不能作為他們的執法依據的。沈書記第三次發怒:“你們一定要有後果了,才執法?”“那你這樣了,面對電視台,你接受採訪,跟群眾説清楚……”
  這位領導言辭犀利,與食品監管人員短兵相接,讓人看得過癮。過癮之後,也讓我們看到食品監管蒼白的一面:監管初級農産品的工作人員在工作時間飲酒;查出問題蔬菜的檢測人員不負責銷毀;工商局説這裡的檢測結果不能成為他們的執法依據……看似嚴密的分工監管,卻沒有一個是靠譜的。這就是一個大城市食品安全監管現狀,這就是我們經歷一次次食品安全危機後,有關方面亡羊補牢的“成果”!
  最近十來年,食品安全問題屢屢曝光,但哪一次不是帶着“光明的結尾”被我們忘卻的?領導重視、理順機制、加強監督,然後食品安全制度被貼到墻上,寫進報告裏,甲乙丙丁説上一長串,食品危機倒一次次變成官員的政績了——別的不説,這幾天已經有地方政府宣稱,“瘦肉精”專項整治行動“取得階段性成果”了。
  一方面,食品安全監管從勝利走向更大的勝利;另一方面,“大頭娃娃”之後三鹿倒了,三鹿之後雙匯也出事了。我們的食品安全監管,到底有哪些進步呢?
  作為非專業人士的紀委書記,一眼就能看出問題食品的銷毀程序有嚴重漏洞,職能部門會不知道嗎,真的想不出解決方案嗎?中國目前的食品危機,監管者難辭其咎。與造假者沆瀣一氣者有之,但更多的是做一天和尚撞一天鐘,得過且過。好比最近的瀋陽黑豆芽事件,四個監管部門沒有一個有擔當的,都稱豆芽不歸他們管,一個勁地推脫責任。
  可見,監管食品安全的背後是監管官員。靠個別領導的雷厲風行,當場發飆,肯定不行。只有讓公眾有效監督官員,才能讓官員對公眾負責,主動出擊,做好食品監管,監管就不會落在媒體曝光的後面。監督官員的渠道其實也很簡單,讓有關官員“接受採訪,跟群眾説清楚”就是了,讓公眾監督監督者。
  凡標注來源為“經濟參考報”或“經濟參考網”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頻稿件,及電子雜誌等數字媒體産品,版權均屬新華社經濟參考報社,未經書面授權,不得以任何形式發表使用。
 
相關新聞:
媒體質問食品監管失職 2011-04-22
[思想]王迎暉:食品監管該跳出“周期律” 2011-04-21
食品監管涉罪也要嚴禁以罰代刑 2011-03-29
韓國擬採取多項措施加強對有機食品監管 2010-08-19
食品監管宜讓公眾更多參與 2008-11-04
 
頻道精選:
[財智]天價奇石開價過億元 誰是價格推手?[財智]存款返現赤裸裸 銀行攬存大戰白熱化
[思想]王迎暉:食品監管該跳出“周期律”[思想]張健:股民不能總叼着“奶嘴”
[讀書]《五常學經濟》[讀書]投資盡可逆向思維 做人恪守道德底線
 
關於我們 | 版面設置 | &&我們 | 媒體刊例 | 友情鏈結
經濟參考報社版權所有 本站所有新聞內容未經協議授權,禁止下載使用
新聞線索提供熱線:010-63074375 63072334 報社地址:北京市宣武門西大街甲101號
Copyright 2000-2010 XINHUANET.com All Rights Reserved.京ICP證01004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