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近日,招商銀行及貝恩公司聯合發布的中國私人財富報告顯示,今年內地富人將增至59萬人,他們的個人可投資資産規模將達18萬億元,調查發現,他們熱衷投資境外市場及投資移民境外,境外資産規模近年以成倍速度增長,尤其是重點投資香港,一半境外資産集中在香港。而在投資移民方面,以美國為例,中國累積投資移民的人數最近5年的複合增長率達73%。 正是因為中國富人投資移民需求大增,導致很多國家提高投資移民門檻。比如澳大利亞更改的新移民法案中,提高了對投資移民家庭凈資産的要求,還對申請人所在公司的類別、年營業額、股份比例做了更為嚴苛的規定。加拿大也將投資門檻提高一倍,達到80萬加元。新加坡則從今年1月1日起將投資移民的金額由原先的150萬新元(約768萬元人民幣)提高到250萬新元(約1280萬元人民幣)。 中國現在發生的是前所未有的富人外遷潮。它有幾個促成因素:一個是金融危機之後,很多國家向新興市場的富人伸出了橄欖枝,例如中國富人去美國投資移民走的主要是“EB—5”通道。還有一個原因是因為兒女教育,新興市場的富人希望自己的孩子接受全球化時代最好的教育。對於中國人來説,子女的教育方式往往會變成自己的一種生活方式,為了孩子的教育,富人們願意丟棄所謂的鄉土情懷,選擇一種全球化的生活方式。在招行報告的移民原因調查中:“方便子女教育”、“保障財富安全”以及“為未來養老作準備”成為最重要的三大原因。 不過,這三大原因並非完全真實,尤其是“未來養老”,現金高達千萬的銀行客戶並不需要過度憂慮其養老問題,因為他們已經步入經常所説的財務自由行列。還有一種常見的誤解是這些富人外遷,是將新興市場的資産泡沫——(比如房地産)套現去購買發達國家的資産,然後去抄底發達國家較趨理性的資産。但實際上,大部分富人並非做了這種高拋低吸的操作,他們的境外資産購買一半集中在新興市場——香港地區,而香港的房地産一直處於升勢,並不便宜,談不上高拋低吸。 所以,不得不承認,“保障財富安全”是一個重要的原因。也就是説,富人會擔憂一些環境上的變化,從而形成一些悲觀的預期。而他們投身別處,主要是因為那些國家的制度環境能夠支撐他們形成穩定的預期。全球化時代,説白了就是一個相互選擇的時代,國民選擇祖國、祖國吸引國民。所以正確的心態,不是譴責一些富裕民眾在全球化時代進行自由選擇,而是應當完善國家的制度環境,不斷提高社會的公平性、消弭不同階層民眾之間的誤解、建立機會平等、着眼於包容性增長。 富人或者精英通過資産流動來套取不同制度間的“利差”,獲得更好的生活預期。而國家也可以通過制度進步,消弭不同制度間的“差距”,讓出去的國民又像候鳥一樣飛回來。成百億的合法資産流出並不可怕,沒有寬容的心態來對待它才是可怕的。一些精英移民到別的國家並不可怕,以為被一些精英丟棄,從而對國家變得悲觀自暴自棄才是可怕。毛主席説過,“革命低潮的時候一些人可以開小差,革命高潮的時候再歡迎回來”。一些富人或精英並不代表什麼,它只是一種候鳥;“築巢”才是一切,推動國家改革和制度文明建設才是根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