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阿根廷政府近來推出一系列限制進口産品的政策,以保護本國産業。阿根廷工業部擴大了實施進口非自動許可證的産品範圍,對冶金産品、紡織品、高檔汽車、各類模具、玻璃産品、自行車及配件等實施非自動進口許可證制度;並要求各大連鎖超市和經銷商不要進口橄欖油、罐頭、巧克力、火腿等國內有生産能力的食品。阿政府把大量進口産品“拒之門外”,一來旨在藉此抑制通脹,擴大就業,保護因生産成本不斷提升而受衝擊的産業;二來希望獲得更多外匯盈餘。但就目前情況來看,阿根廷政府限制進口措施收效甚微,大選年的經濟前景也因此變得撲朔迷離。 單從數據來看,阿政府採取的“進口替代”戰略已經取得初步成效,阿根廷産業部門替代進口産品額達到了92億美元,鞋類、玩具、家用電器等産品的産量和市場份額都明顯上升。但因該措施觸及多方利益,阿根廷國內爭論激烈,莫衷一是:進口商秉持高調批評態度,機械、紡織等行業&&歡迎和支持,部分需要進口國外原材料或中間産品的工業部門則態度曖昧。 這些限制措施引起阿根廷主要貿易夥伴的強烈不滿。自今年1月起,阿根廷海關辦理從海外進口多項産品的速度明顯放慢,而且設置了重重障礙。對此,烏拉圭總統穆希卡曾明確&&不滿,歐盟首席貿易談判代表德古特也&&,阿根廷採取的貿易保護措施將對雙方自由貿易談判進程造成“巨大障礙”,歐盟將視情況向世界貿易組織起訴阿根廷採取的貿易保護措施。 政府為保護國內産業而實施進口限制的做法本無可厚非,但在制定和執行相關措施時應注意對症下藥,並強調設限範圍的必要性,否則可能起到適得其反的效果。比如,阿根廷國內生産所用的機械設備嚴重依賴進口,目前生産設備使用率普遍超過80%,若一味加重本國生産的負擔,將加速設備損耗,從而導致更多的設備進口。此外,在阿製造的産品原料也依賴進口,比如汽車和電子類産品,都需要從國外進口零部件。再者,阿根廷依賴委內瑞拉的石油、巴西的電力和玻利維亞的天然氣,在能源方面自給能力不足。由此來看,新政雖可暫時阻止消費産品的進口,但如過分限制機械、工業原料、能源和燃料的進口,將會直接影響阿的經濟增長。 近年來快速增長的外部需求和有利的匯率政策,為阿工業發展和增加出口創造了良好的外部環境。即便如此,阿根廷工業仍表現不佳,其主要原因包括通貨膨脹率居高不下、勞動成本增長過快、企業稅負不斷提高、勞資衝突日益加劇等。政府目前採取的貿易保護主義政策不但無益於這些難題的解決,過度干預還有可能使問題變得更為複雜。對此,阿根廷部分政府官員和經濟學家都已&&了不同程度的擔憂和質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