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債權國金融權為國家金融話語權
2011-04-21   作者:張茉楠(國家信息中心經濟預測部副研究員)  來源:上海證券報
 
【字號

 
  張茉楠

  要有效控制流動性過剩,增強貨幣政策自主性,現在看來,已到非得擺脫治理成本日益加大的對衝操作模式不可了。以解決內外失衡為主要着力點,實現從“藏匯於國”向“藏匯於民”的戰略轉變,分散過度集中的儲備資源,多為“藏匯於民”創造條件,同時完善匯率形成機制和利率市場化機制,是邁向真正掌控中國貨幣主權的方向。
  今年一季度,我國外匯儲備增加了1974億美元,總額首次突破3萬億美元大關,達到了全球9.4萬億美元儲備的三分之一,是第二大儲備國日本的兩倍。而外匯儲備迅速增長導致外匯佔款激增,已大大改變了我國的貨幣供應結構。鉅額外儲導致的貨幣被動超發,不僅嚴重削弱貨幣政策的自主性,其越來越大的沖銷成本也讓貨幣當局煞費苦心。央行行長周小川直言,外儲已超過了我國需要的合理水平。因此,必須從根本上改變外匯儲備管理機制,阻斷外匯儲備通過外匯佔款渠道與貨幣供給的連帶關係,真正掌控中國貨幣政策的自主性。
  基礎貨幣通常被分為兩部分:央行自主性的基礎貨幣投放和因外匯儲備增加引起的基礎貨幣投放。由於中國資本項目還處於管制狀態,再加上特殊的“強制結匯”方式,遂在貿易持續順差和外商直接投資不斷增長的背景下,不得不被動投放基礎貨幣,形成所謂的“外匯佔款”。
  在1994年外匯管理體制改革以前,我國基本上通過國內信貸來投放基礎貨幣,外匯佔款僅佔很小一部分,約為26.4%。隨着外匯儲備的持續增長以及央行實施“沖銷干預”政策,我國外匯佔款逐年大幅飆升,從2002年末到2011年一季度,由2.21萬億元增加到23.7萬億元,增長率達10.7倍。外匯佔款增量佔中央銀行基礎貨幣的增量比例,2005年突破100%,達到110%。隨後幾年持續上升,2009年更達到了134%。再加上隨着近期人民幣升值的預期不斷加強,熱錢流入、FDI、國際貿易順差、外幣存款轉為人民幣存款等規模還將進一步擴大,控制貨幣供應量的難度奇高。
  眼下貨幣當局正處於多重的“政策兩難”之中:以利率工具為主體,必將面臨“不可能三角”的困境,加息政策必將與升值預期和短期資本的大規模流動相衝突,使緊縮的貨幣政策失效;以數量性政策工具為主必將面臨存款實際利率為負、民間利率高漲與短期流動性出現結構性變異的困境,從而難以克服負利率帶來的經濟泡沫蔓延、體系外金融高漲的問題,中國貨幣政策的自主性事實上已經被嚴重削弱了。
  另外,沖銷的成本也相當高昂。這些年來,央行透過提高存款準備金要求、發行央行債券或兩者兼用,來“沖銷”這些額外的結餘以遏抑貨幣增長。但外匯佔款比例不斷提高,事實上縮小了央行沖銷操作的空間。我國大規模對衝操作已持續了八年,截至2010年,對衝率即(存款準備金餘額+央行票據餘額)/外匯佔款餘額約為80%,2010全年因外匯佔款引致的基礎貨幣投放就超過3萬億元。由於央行要對衝的不單是當年的外匯佔款,還有歷年累積的外匯佔款,因此壓力越來越大,沖銷成本也越來越高昂。
  一方面,央行通過發行央票和提高存款準備金率等沖銷操作是要付出利息成本的,前者利息成本更大些,而且強制性也差,要看金融機構的認購熱情,這也是最近由於中國央行未打開加息空間而導致央票發行不暢的原因;後者成本低,且具有強制性,這也是中國金融機構存款準備金率一路攀升至20.5%高位的原因。
  另一方面,如果考慮到整個銀行體系的資産負債表,貨幣供應量大致等於外匯儲備和銀行信貸之和。外匯儲備大幅上升,為維持貨幣供應量保持穩定,採取沖銷措施後,將壓縮銀行信貸,這會對實體經濟産生抑製作用,也不利於金融機構發展。
  而更讓貨幣當局深感棘手的是,不斷激增的外匯佔款直接加大了國內的通脹壓力,這也就是為何國內信貸和貨幣已經持續收緊,但通脹壓力依然上行的重要原因。
  這樣看來,未來中國要有效控制流動性過剩,增強貨幣政策自主性,已到非得擺脫治理成本日益加大的對衝操作模式不可了。至少,以解決內外失衡為主要着力點,實現從“藏匯於國”向“藏匯於民”的戰略轉變,分散過度集中的儲備資源,多為“藏匯於民”創造條件,同時完善匯率形成機制和利率市場化機制,才是邁向真正掌控中國貨幣主權的方向。
  由於外儲過快增長的制度基礎與人民幣匯率形成機制息息相關,因此現在最重要的是加快推進人民幣匯率形成機制的改革,可以考慮設定若干量化指標,比如通過確定經常項目餘額/GDP佔比目標、外匯佔款目標來反映內外部失衡狀況。
  與此同時,啟動新一輪外匯管理體制的全面改革,通過新的制度安排促進外匯儲備的結構調整。首先,劃定官方外匯儲備規模。按照外匯儲備功能的多樣性,可以將外匯儲備分為基礎性外匯儲備、戰略性外匯儲備以及收益性外匯儲備三個層次,各個層次均對應不同目標和相應的規模。在制定外匯合理規模的基礎上,將一部分外匯資産從央行的資産負債中移出,形成其他的官方外匯資産和非官方外匯資産;其次,繼續推進強制結售匯制度改革,逐步過渡到比例結售匯制,並最終形成意願接售匯制,再次,要建立起真正與國際接軌的外匯交易市場體制,引入多層次市場交易主體,豐富本、外幣交易幣種,提供規避外匯風險的對衝工具,增強外匯市場定價權。最後,構建完整的“走出去”外匯管理促進體系:由國家對外投資向民間對外投資轉變,應該多為“藏匯於民”創造條件,包括對外直接投資和購買國外股票、債券等金融産品,暢通民間外匯儲備投資的多元化渠道。當然,中國要將作為債權國的金融權力轉化為國家金融話語權,更全面地參與國際貨幣體系改革和重建,只有這樣,才能真正增強中國的貨幣主權。

  凡標注來源為“經濟參考報”或“經濟參考網”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頻稿件,及電子雜誌等數字媒體産品,版權均屬新華社經濟參考報社,未經書面授權,不得以任何形式發表使用。
 
相關新聞:
漢口銀行假擔保風波升級 債權擔保陷真假謎團 2011-04-11
漢口銀行風波升級 債權擔保陷真假謎團 2011-04-11
首單險資不動産債權投資計劃落戶太平洋保險 2011-03-10
在利益交鋒中重構中國債權國地位 2010-12-30
債權人會議曝太子奶負債超12億 2010-12-06
 
頻道精選:
[財智]天價奇石開價過億元 誰是價格推手?[財智]存款返現赤裸裸 銀行攬存大戰白熱化
[思想]借鑒美國經驗完善發行審核機制[思想]胡舒立:日本強震與“經濟海嘯”
[讀書]《五常學經濟》[讀書]投資盡可逆向思維 做人恪守道德底線
 
關於我們 | 版面設置 | &&我們 | 媒體刊例 | 友情鏈結
經濟參考報社版權所有 本站所有新聞內容未經協議授權,禁止下載使用
新聞線索提供熱線:010-63074375 63072334 報社地址:北京市宣武門西大街甲101號
Copyright 2000-2010 XINHUANET.com All Rights Reserved.京ICP證01004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