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月以來,核陰影一圈圈地蠶食着日本狹長的國土,強震、海嘯、聳人聽聞的核電爆炸與核泄漏,“複合危機”正在殘酷而無情地吞噬着日本國民的生命和財富,同時使危機之後日本經濟的復蘇之路變得異常坎坷與曲折。而更加嚴重的問題還在於,基於災後重建的巨量資金需求,日本政府將在增發公債之路上走得更遠,原本負債纍纍的日本財政和主權債務可能爆發重大危機。
金融危機之後的日本經濟雖然還沒有恢復到危機前的增長水平,但其穩步復蘇的態勢卻依稀可見,一個最為明顯的注腳是,2010年日本經濟增速高達3.9%,創造了20年內的最高紀錄。然而,在日本政界和民眾還來不及仔細盤點過去一年經濟增長績效時,一場“千年難遇”的強震不期而至。據美國地質調查局預計,不包括海嘯災難,地震可能給日本造成約1000億美元的損失,這些損失將佔日本一年GDP的1%。
出口無疑成為地震中的“重災區”。一方面,地震造成日本交通和港口等供應鏈的斷裂,企業原材料供應受到阻滯,成品也無法運至機場和海港,日本出口商不得不承受産品積壓和貨物延期交付賠償等損失。另一方面,由於日本國內保險商將拋售海外資産以大規模購入日元進行保險賠付,同時震災之後重建所需的大量日元資産回流,日元從較長一段時期將處於大幅升值通道之中,從而抬高企業出口成本和擠壓日本産品的出口競爭力。
資料表明,核電在日本總發電量中所佔比例超過了20%,而由於核電站爆炸和發電設施遭遇嚴重損害,日本出現了電力供給不足的嚴峻局面。對此,日本東京電力公司已經無奈作出了對其所轄供電區域先後實施輪流停電的決定,而且這一狀況將延續到4月末。輪流停電對日本企業衝擊很大。日本汽車公司為了達到零庫存,實行準時生産體制,因停電造成零件供應滯後,必將打亂生産計劃;而鋼鐵公司的高爐原則上是24小時工作,停電之後靠備用發電設施有一定限度,長時間停電造成的損失相當之大。
當然,地震對於企業出口和經營的影響不會久遠,相反,由於災後重建過程中需要增加投資來修復遭到破壞的基礎設施,因此作為流量指標的GDP可能會因為重建的集中建設而增速上升。
此次強震所處的東海岸被稱為“京濱工業地帶”,集中了日本大量鋼鐵業、石化業、製造業、核電工業等重點産業和支柱行業,而在地震發生後,相關的眾多行業都紛紛關閉,許多企業被迫停産,地震所形成的産業衝擊波超出了人們的想象。
電子行業:日本貿易振興委員會發布的投資信息顯示,距離震中較近的岩手縣聚集着許多大型半導體製造廠家。電子行業尤其是半導體行業成為受地震衝擊最為嚴重的産業。
汽車行業:資料顯示,截至目前,日本三大汽車廠商共有22家工廠已經關閉,而且這些汽車生産商指出,恢復生産沒有時間表。
鋼鐵行業:在此次地震中,日本至少5家大型鋼廠暫停了生産。
化工行業:受地震影響,日本多家大型化工公司旗下的工廠都出現停産。
保險行業:對於日本的保險公司而言,本次地震可以稱得上是有史以來最昂貴的自然災害。美林證券預計,日本這次強震或許會給保險業造成超過100億美元的保險損失,而根據美國風險評估公司AIR
Worldwide作出的估測,日本保險商和再保險商可能面臨着總額1.2萬億日元(約合150億美元)到2.8萬億日元的與日本大地震有關的索賠金。
房地産業:根據日本發生的歷次地震以及國際經驗判斷,地震在短期內對自住購買者與投資者影響巨大,震後災區消費者的購房意願一般會大幅下降。
作為全球第三大經濟體和最富裕國家之一,日本政府長期奉行着“以新債補舊債”的融資模式,因此,過去20多年裏日本國債平均每年以40萬億日元的速度增長,其公債規模越滾越大。地震發生後,日本政府官員在召開的緊急會議上已明確&&,將考慮編制追加預算,為必要的災後重建工作提供資金。在可以調動的存量資金十分有限和稅收缺口越來越大的情況下,日本政府只能寄希望於發行新的國債。
必須指出的是,雖然通過國債籌資可以解決救災費用和龐大的重建資金需求,但鉅額國債必然會使日本財政狀況更加惡化,日本的信用等級將面臨着進一步下降的風險。據悉,基於日本龐大的債務與赤字規模,穆迪在今年2月已將日本主權信用評級前景從“穩定”下調為“負面”,而此前標準普爾也將日本長期國債信用評級從“AA”下調一檔至“AA-”。
還須看到,雖然日本政府能夠以低於其他發達國家的成本在市場上順利融資,但目前日本國債的持有者有90%以上來自日本國內投資者,而一旦日本國債供應加大並超出投資者需求,且海外投資者又不能接受較低收益率的話,可能會出現海外投資者拋售日本國債的風險。根據Markit的數據,就在日本發生嚴重地震和海嘯的次日,政府債務違約保險成本上漲,日本信用違約互換指數與前一天收盤相比擴大5個基點,表明市場對日本債務違約風險的擔憂急劇升高。
強震與海嘯不僅是對日本經濟承受力的考驗,更是對日本政府政策應對能力的又一次檢驗。
■
積極性財政政策在2011年甚至2012年的長期延續已成定局。一方面,日本政府將繼續增大國債的發行規模,必要時將動用外匯儲備和出售國外有價證券和黃金來維繫震後的重建資金需求。另一方面,在舉債空間受到約束的情況下,加稅將成為比較可能的政策。當然,為了避免提高消費稅對本不景氣的內需形成抑制,不排除日本政府實施向國民派發消費券和現金以刺激消費的舉動。
■
與擴張性財政政策如影隨行的是擴張性貨幣政策。首先,日本央行短期內將不斷向市場投放流動性以阻止日元的升值和維護出口;其次,日本央行將長時期保持着零利率的價格政策;第三,日本央行將擴大用於資産購買的資金規模。
■
日本政府最新決定,將日本特大地震造成的損害指定為“特定非常災害”。因地震災害導致生産設備等重大損失的企業,即使陷入了債務危機,截至2013年3月10日的兩年內,日本法院將不受理企業破産手續,日本政府將全力支援中小企業再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