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輪房地産調控具有四大動力
2011-04-14   作者:楊濤(北京,學者)  來源:新京報
 
【字號
  據4月12日的《人民日報》報道,目前國務院房地産調控專項督察小組陸續出發,前往16個省市對各地保障房建設和房地産調控進行監督。可以看到,正如國土部副部長贠小蘇所言“中央認為住房問題已影響全局,必須解決”,這種調控決心的背後,應該説隱含了影響政策制定的幾種動力。
  首先,1998年的改革使得住房走向了市場,進入21世紀之後,房價的上漲開始逐漸超出了公眾的想象。目前,對於低收入者和高收入者來説,房價變化對其實質影響並不大,但是對中等收入者的衝擊最大,這對社會穩定産生了深遠的短期和長期衝擊。
  其次,1998年以後,在住房分配市場化、住房二級市場 、住房稅收、住房信貸和經濟適用住房等一系列政策的綜合作用之下,房地産業連續4年保持了快速發展。在此過程中,“經營城市”成為主流,出現了過度的土地出讓與開發,商品房價格和土地價格畸形上漲。受上世紀90年代的海南房地産泡沫、日本房地産泡沫破裂的影響,房地産“降溫”思路自2002年8月就開始展開。2007年的美國次貸危機演變為全球危機,也是發端於房地産的問題,更使得房地産導致經濟金融危機的擔心不斷被放大。
  第三,1978年以來中央與地方的財政關係,以1994年分稅制改革為分水嶺,産生了一定差異。此前,中央的改革思路是“放權讓利”,擴大地方財權。此後,則是逐漸走向中央財政集權,這種趨勢一直延續到現在。由於沒有穩定的地方稅收入來源,也不能夠發行市政債券,地方政府在財力方面比較被動。而2001年以後,地方政府發現依靠房地産市場繁榮,賣地收入可以作為主要財源,因此逐漸成為房價上漲的主要推動者之一。因此,房地産市場調控,很大程度上也是為了破除地方“土地財政”依賴,使財政收入回到正常軌道上來。
  第四,去年以來中央不斷加強房地産調控力度,也是由於對經濟復蘇和增長前景判斷樂觀。例如,在2009年的刺激內需時期,有部門首度強調房地産是“支柱産業”,而到2010年經濟復蘇趨勢明顯滯後,房地産又被定位為影響經濟社會健康的“壞孩子”。由於大家逐漸看到,房地産的無序發展一方面會透支經濟增長潛力,另一方面會影響社會穩定,因此本輪調控的目標是改變1998年確定的房地産全面市場化方向,這應該説符合了住房市場的內在特點,但仍將面臨眾多因素挑戰。
  凡標注來源為“經濟參考報”或“經濟參考網”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頻稿件,及電子雜誌等數字媒體産品,版權均屬新華社經濟參考報社,未經書面授權,不得以任何形式發表使用。
 
相關新聞:
溫家寶:調控房地産關鍵抓落實 2011-04-14
寒冷“小陽春”:房地産商的壓力測試 2011-04-13
調控監管新挑戰:外資挺進房地産 2011-04-13
溫家寶:調控房地産關鍵抓落實 目前市場正觀望 2011-04-13
國務院房地産調控督查組在浙江督查 2011-04-13
 
頻道精選:
[財智]天價奇石開價過億元 誰是價格推手?[財智]存款返現赤裸裸 銀行攬存大戰白熱化
[思想]借鑒美國經驗完善發行審核機制[思想]胡舒立:日本強震與“經濟海嘯”
[讀書]《五常學經濟》[讀書]投資盡可逆向思維 做人恪守道德底線
 
關於我們 | 版面設置 | &&我們 | 媒體刊例 | 友情鏈結
經濟參考報社版權所有 本站所有新聞內容未經協議授權,禁止下載使用
新聞線索提供熱線:010-63074375 63072334 報社地址:北京市宣武門西大街甲101號
Copyright 2000-2010 XINHUANET.com All Rights Reserved.京ICP證01004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