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聯儲難解的魔咒
2011-04-13   作者:王宙潔  來源:上海證券報
 
【字號
  美國人的創新能力在全球不容置疑,但這似乎只停留在科學技術領域,美國政府的決策創新能力似乎百年來沒有長進。
  9年前,現任美聯儲主席伯南克在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米爾頓弗裏德曼的90歲壽宴上&&,1930年代經濟學家對當時“大蕭條”開出的藥方是正確的,但美聯儲卻未及時採用,“非常抱歉,但我們不會重蹈覆轍了”。
  反觀歷史,沒有比“重蹈覆轍”更確切的詞來形容美聯儲的決策特徵。美國歷史上央行決策在關鍵時刻一次次的挫敗是最好的證據。弗裏德曼把1930年代那次大蕭條的責任主要歸咎於美聯儲,因其在1929年及1933年間允許貨幣供給收縮逾25%。正因如此,伯南克似乎被下了魔咒:美聯儲在經濟復蘇前便收緊政策,是不可饒恕的愚蠢之舉!
  現在的宏觀經濟面與1930年代有幾分相似,教科書般的魔咒對以學院派著稱的伯南克頗為靈驗。在物價高企的前提下,伯南克選擇了與其歐洲同行迥異的決策道路。歐洲央行上周宣布退出超寬鬆貨幣政策,加息25個基點。同樣也是上周,美聯儲再度肯定了繼續收購6000億美元的國債計劃,即堅定執行第二輪量化寬鬆計劃。
  也許兩者不同的出發點可以解釋這種政策差別。對歐洲央行行長特裏謝來説,加息的目標是要避免通脹進一步上揚。3月份歐元區通脹按年上漲2.6%,超出歐洲央行不超過2%的中期目標。況且儘管歐元區的個別成員國因為債務問題需要援助,但這不是歐洲央行的職責所在。
  而大洋彼岸的伯南克眼看美國通脹率攀上2.1%,卻做出完全相反的結論。他上周指出,只要通脹預期仍然“穩定且受到良好控制”,商品價格造成的通脹將是“暫時性的”。
  看來,美聯儲認為現在的情況和大蕭條發生前頗為相似,如果此時退出寬鬆政策,必將引發另一場大蕭條。但是,教科書真的能成為現實決策的指揮棒?
  “我們不會重蹈覆轍”是伯南克的諾言,他不會冒險違背之。他對美聯儲在1936年至1937年的第二個重大失誤同樣記憶猶新。美聯儲當時採取的財政緊縮政策導致1937年至1938年經濟再次衰退。目前看來,除非通脹預期失控,否則伯南克不會急於縮小美聯儲的資産負債表或採取加息舉措。
  問題在於,美聯儲官員口口聲聲談的是避免通脹,但他們的行動卻違背了初衷。美聯儲向人們傳達的信號是“通縮才是最大恐懼”。上世紀90年代中期,時任美聯儲主席格林斯潘察覺到長達20年低迷不振的生産力增速開始上揚。在央行不出手的情況下,科技創新會促成價格下跌。這是經濟學家所謂的由生産力增長帶動的“好的通縮”,而非1930年代出現的“壞的通縮”。但是,格老也被魔咒束縛,教條地採取了寬鬆政策,結果引發了一場泡沫危機。
  如果説通脹預期的一路高漲是目前歐美貨幣決策者的最大擔憂,那麼歐洲央行採取行動加息25個基點,顯然比美聯儲光説不練獲得更多信賴。
  凡標注來源為“經濟參考報”或“經濟參考網”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頻稿件,及電子雜誌等數字媒體産品,版權均屬新華社經濟參考報社,未經書面授權,不得以任何形式發表使用。
 
相關新聞:
美聯儲:結束定量寬鬆時機未到 2011-04-11
美聯儲批准交行在舊金山設分支機構 2011-04-11
美聯儲何以如此淡定 2011-04-11
歐央行打響加息首槍 美聯儲混戰進退兩難 2011-04-10
美聯儲為貨幣政策轉向做鋪墊 2011-04-08
 
頻道精選:
[財智]天價奇石開價過億元 誰是價格推手?[財智]存款返現赤裸裸 銀行攬存大戰白熱化
[思想]借鑒美國經驗完善發行審核機制[思想]胡舒立:日本強震與“經濟海嘯”
[讀書]《五常學經濟》[讀書]投資盡可逆向思維 做人恪守道德底線
 
關於我們 | 版面設置 | &&我們 | 媒體刊例 | 友情鏈結
經濟參考報社版權所有 本站所有新聞內容未經協議授權,禁止下載使用
新聞線索提供熱線:010-63074375 63072334 報社地址:北京市宣武門西大街甲101號
Copyright 2000-2010 XINHUANET.com All Rights Reserved.京ICP證01004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