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額貸款褪去道德光環
2011-04-13   作者:於乎(上海金融與法律研究院(SIFL)項目研究員)  來源:上海證券報
 
【字號
  因為年齡問題,被稱為“窮人的銀行家”的穆罕默德尤努斯被孟加拉國央行強令“下課”。拋開表面程序、法律爭議等不談,尤努斯去職風波背後,反映了關於小額信貸的種種民粹主義思潮。
  尤努斯是2006年的諾貝爾和平獎獲得者,他在1983年一手創建了小額貸款銀行格萊珉銀行,開創了窮人無需抵押即可貸款的先河。但從去年開始,孟加拉的鄰居印度發生了小額信貸危機。據報,印度南部安得拉邦小額信貸規模達25億美元,佔全印70億美元份額的三分之一以上。由於部分機構利率過高,且以暴力手段催收貸款,85名居民因無力還款自殺,遂使安得拉邦頒佈法律,限制小額信貸利率水平並禁止信貸機構暴力收款。雖然世界銀行等機構認為,這次危機源於該邦政府的干預,但這股風潮也逐漸延續到小額信貸發源地孟加拉,尤努斯以及格萊珉銀行也備受質疑。
  去年11月底,丹麥調查記者湯姆海內曼在為挪威廣播公司拍攝的紀錄片《深陷小額債務》中,揭露上世紀90年代格萊珉銀行曾未經許可,將挪威發展合作署捐贈的1億美元轉移到下屬的一個非營利機構,引來政府對於尤努斯諸多調查。孟加拉總理哈西娜就曾指責尤努斯及小額信貸機構,稱小額信貸變為窮人的陷阱,償還利率在20%至50%的貸款,實際上就是“以脫貧的名義從窮人身上吸血”。
  由於成本高與專業度高,小額信貸往往需要一定的高利率維持,然而小額信貸的對象往往是中下階層,從窮人身上賺錢成為不少民粹主義者不能接受的道德重負。
  按照國內學者杜曉山的分類方法,小額貸款可分為商業性和公益性兩類。簡單來説,就是通過盈利與慈善的區分與重疊來界定,可以分為盈利非慈善、慈善不盈利、慈善且盈利三類。現實來看,這兩大類模式都各有短板。
  從商業小額貸款來看,如果能有序推廣,盈利亦無可厚非。不過,有時過高利率帶來的回報空間,反過來也吸引資本流入,不少風險投資資本也對此興趣頗多。如果不設法控制,走得太遠,將會使得小額信貸淪為與舊日高利貸類似的牟利機制,印度小額信貸危機即是一例。
  如果走公益性小額貸款之路,沒法自負盈虧的話,難説是長遠之計,甚至限制了發展規模。目前小額貸款公司中入不敷出的佔據大多數,這也使得小額貸款本身流於“授人以魚”的尷尬境地。根據相關數據,某世界機構調研過全球800多家小額信貸機構中,只有不到40%能實現自負盈虧。
  在政策和現實限定之下,回報過低對於擴大小額信貸項目本身幫助不大,也無法激起資本對於小額信貸興趣。然而,民粹主義者對此並不買賬,往往認為如果小額信貸的目的在於扶貧,就不應該從窮人那邊賺錢,從事慈善就不該盈利,利率更不該高於市場利率。
  學界普遍認為,可持續的利率至少應能覆蓋操作成本、風險、通貨膨脹、融資成本、適當的利潤。從國際經驗看,小額信貸利率比市場商業貸款利率高10%以上,是可以持續且能接受的。提高小額貸款利率是為了吸引更多資本流入這一市場,缺少資本往往是貧窮的最大原因。尤努斯曾經一針見血地指出,“窮人之所以窮,並非因為沒有經過培訓或是沒有文化,而是因為他們無法得到他們的勞動報酬。他們無力控制資本,而恰恰是控制資本的能力才會使人們擺脫貧窮。利潤是坦然地倒向資本的,窮人處於毫無力量的境地,只能為生産資本控制者的利益勞作。他們為什麼無法控制任何資本呢?因為他們沒有繼承任何資本或貸款,又因為被認為沒有任何信貸價值而不能貸款”。
  這與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阿瑪蒂亞森的觀察一致,森多次強調,貧困很大程度上是因為基本能力缺失。也正因此,尤努斯一直反對小額信貸利率過高,認為將小額貸款變成高利潤、高增長的行業無異打開“潘多拉魔盒”。格萊珉銀行利率往往在20%至30%之間,比起市場商業利率,差距不會超過 10%。與此同時,超過95%股權在於貸款人,使得盈利由貸款人分享,這使得他們走上了可持續的道路。
  即便如此,民粹主義者依然質疑格萊珉模式的正義性。從尤努斯以及小額信貸危機風波來看,小額信貸發展模式或許將接受更多可持續性考驗。以往扶貧僅僅依賴小額信貸即可解決的狂想將告一段落,小額貸款褪去道德光環也許不無裨益。
  不過,適當的高利率不僅有助於改善小額信貸市場,對於整個信貸環境的利率市場化也不無裨益,這一點已得到國際經驗證明——當正常資金需求被人為阻礙之後,再低利率也難以惠及中小企業以及個人,低廉資金每每被尋租。同時,引導商業化小額貸款公司的有序介入,對於小額貸款市場利大於弊,畢竟多數情況下,商業比起慈善更能打動資本。
  進一步看,任何扶貧項目本身如果不具備持續性,那麼即使最有效,也只是曇花一現。具有意義的扶貧在於“授人以漁”,唯有扶貧和財務可持續的雙重目的,才能真正改善窮人的命運。
  凡標注來源為“經濟參考報”或“經濟參考網”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頻稿件,及電子雜誌等數字媒體産品,版權均屬新華社經濟參考報社,未經書面授權,不得以任何形式發表使用。
 
相關新聞:
2010年小額貸款公司放貸1202億元 2011-03-23
小額貸款不應是資本逐利場 2010-11-10
小企業“差錢”小額貸款幫手 2010-05-11
安徽小額貸款公司數居全國前列 為"小個農""輸血供氧" 2010-04-22
印度小額貸款與高利貸在競爭中共存 2010-03-26
 
頻道精選:
[財智]天價奇石開價過億元 誰是價格推手?[財智]存款返現赤裸裸 銀行攬存大戰白熱化
[思想]借鑒美國經驗完善發行審核機制[思想]胡舒立:日本強震與“經濟海嘯”
[讀書]《五常學經濟》[讀書]投資盡可逆向思維 做人恪守道德底線
 
關於我們 | 版面設置 | &&我們 | 媒體刊例 | 友情鏈結
經濟參考報社版權所有 本站所有新聞內容未經協議授權,禁止下載使用
新聞線索提供熱線:010-63074375 63072334 報社地址:北京市宣武門西大街甲101號
Copyright 2000-2010 XINHUANET.com All Rights Reserved.京ICP證01004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