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新一輪加息潮涌動
2011-04-12   作者:許子枋  來源:經濟參考報
 
【字號
  歐洲央行加息了,全球央行中似乎多了一個抗通脹的夥伴。這其實沒什麼值得欣喜的,全球進入全通脹時代,未來更艱難的時代已拉開帷幕。
  石油、黃金、鐵礦石等大宗商品價格輪漲,根源於全球的流動性氾濫,其本質是量化寬鬆的貨幣政策導致的貨幣超發和投資過剩。
  通脹首先表現為資産價格先行上漲。美歐日等發達經濟體在2010年均實施超寬鬆貨幣政策,特別是美國於2010年11月宣布實行規模為6000億美元的第二輪量化寬鬆貨幣政策(QE2)。流動性氾濫推動資産價格上漲,再向實體經濟傳導,導致農産品和日用品價格上漲,從而進入全面通脹。
  受原油等大宗商品價格上漲推動,新興市場經濟體的輸入性通脹壓力明顯增大,促使新興市場經濟體加快收緊貨幣政策,預計新興市場經濟體還將繼續邁出加息步伐。
  歐元區越來越大的通脹壓力讓歐洲央行官員和老百姓忍無可忍。歐洲央行加息,發達市場經濟體正式啟動緊縮周期,全球進入加息潮。
  各國央行紛紛加息,歐洲央行加息之後肯定會有更多央行跟進,但如果美聯儲不加息,通脹是壓不住的,靠中國央行加息壓不住,靠歐洲央行加息也壓不住。唯有等待美聯儲也加息,而這可能還要等待很久。那為什麼美聯儲不加息?有觀點認為:美聯儲堅持量化寬鬆貨幣政策的戰略目的,是為了防止世界經濟發生比歐債危機影響更大的全球經濟危機,如果美聯儲提前退出寬鬆貨幣政策,再疊加中國經濟硬着陸,將導致未來世界經濟危機。
  發達市場經濟體前期的量化寬鬆政策效果並不理想,主權債務危機風波未平,在這樣的國際大環境下,新興經濟體持續加息必須預防流動性突然消失可能造成的經濟停滯風險。
  加息等緊縮性貨幣政策會損害該國實體經濟,讓經濟從通脹轉為通縮。中國經濟的硬着陸的長遠影響遠比短期通脹危害更甚。或許我們可以利用發達經濟體進入加息周期,在其對新興經濟體輸入性通脹壓力降低的情況下,在宏觀經濟面硬朗和通脹不是那麼囂張的前提下,為防止經濟陷入“滯漲”,貨幣政策應該出現適當的風格轉換,但這個顯然是一廂情願。
  如果央行控制通脹的手段過為嚴厲,經濟增速就會迅速下滑。因此,發達市場經濟體加息,會使得新興市場經濟體根據經濟走勢修正自己的貨幣政策。
  當今世界經濟一體化,各國央行當局同樣面臨囚徒困境,首先選擇加息的國家未必是將來的勝者。同樣,首先選擇放棄加息的國家也未必是將來的勝者。
  或許我們不得不接受,世界經濟經過這麼長時間的“繁榮”之後,總有曲終人散的時候,全球加息潮只是世界經濟進入蕭條時代的觸媒。
  凡標注來源為“經濟參考報”或“經濟參考網”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頻稿件,及電子雜誌等數字媒體産品,版權均屬新華社經濟參考報社,未經書面授權,不得以任何形式發表使用。
 
相關新聞:
夏斌:不排除進一步加息可能性 2011-04-11
[雙語閱讀]歐洲央行加息陷兩難 2011-04-11
歐央行打響加息首槍 美聯儲混戰進退兩難 2011-04-10
[專題]應對通脹 歐央行重啟加息 2011-04-08
[專題]應對通脹 歐央行三年來重啟加息 2011-04-08
 
頻道精選:
[財智]天價奇石開價過億元 誰是價格推手?[財智]存款返現赤裸裸 銀行攬存大戰白熱化
[思想]湯敏:用特殊方式培養精英人才[思想]轉變發展方式必須轉變調結構方式
[讀書]《五常學經濟》[讀書]投資盡可逆向思維 做人恪守道德底線
 
關於我們 | 版面設置 | &&我們 | 媒體刊例 | 友情鏈結
經濟參考報社版權所有 本站所有新聞內容未經協議授權,禁止下載使用
新聞線索提供熱線:010-63074375 63072334 報社地址:北京市宣武門西大街甲101號
Copyright 2000-2010 XINHUANET.com All Rights Reserved.京ICP證01004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