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前兩天寫過一篇文章,提請有些企業家講一點社會公德與責任。隔日,有朋友來電話説,你真是個書獃子,現在怎麼能和生意人講公德?尤其是那些第一代發家的人,你跟他講公德無疑是緣木求魚,不會有什麼結果。 我聽了不爽,問他為什麼這麼説?他先是笑而不答,轉而向我介紹了三類生意人的情況。聽他那麼講,我不置可否。這裡分列如下,供讀者評鑒。 第一類“借雞生蛋”型。這是改革開放初期比較常見的一種發跡方法。什麼叫“借雞生蛋”呢?那是指一些私營企業,包括一些鄉鎮企業,為了找人才、找技術、找市場,到城裏找一些國有企業的廠長、經理,或工程師、技師,請他們在周末到企業來“指導”,給他們豐厚的好處。 所謂指導,就是請那些國企骨幹,把本企業的技術帶過來,久而久之,甚至把設備、市場都帶過來。這就叫“借雞生蛋”。等私人企業長大了,羽毛豐滿了,原來的老國企也就差不多了。加上那些私營企業有非常靈活的“財務”制度,終使這些“周末”廠長工程師們不得不臣服,最後也一起“下海”了。 第二類“資源掠奪”型。這是指一些生意人,看到稀缺資源有賺頭,不惜採用各種方法,從各個環節,進行掠奪式經營。像前幾年頻頻傳出的礦難事件,有不少就跟這种經營有關。比如,有些煤老闆,礦老闆,也不知道他們從哪弄來的開採權,濫採濫挖,雖然本人一夕致富,但也留下了一系列問題。 比如,一方面是工人得不到保障。尤其在早期,有相當一部分農民工,由於缺乏必要的勞防設備,患上了奇奇怪怪的職業病。這些人的健康問題,現在都成了社會的負擔。另一方面,濫採濫挖造成的環境污染,生態問題,現在也成了社會的負擔。而這些本來都應該是由企業來承擔的,現在都推給了社會。 第三類“雞鳴狗盜”型。就是採用各種違規違法,違反公德的手段,來獲取第一桶金,以及其他商業利益。有的甚至不以為恥,反以為榮。比如,有這樣一位房地産大亨,公然在電視上炫耀起當初在深圳的偷車經歷,沒有一點悔意,也沒有一點冒犯觀眾的意識。其道德感如此,真是讓人吃驚。 而這種“雞鳴狗盜”之事,除了有觸犯道德的行為之外,更多地表現為鑽制度空子、政策空子。或者乾脆利用制度紅利或政策紅利來謀財致富。這種情況,在房地産市場、證券市場,真是太多了。一些房地産商或證券投機商,利用經濟波動出現的政策變化,上下其手,牟取暴利,早已不是新聞。 分析這三類人的發跡過程,可以發現,不管他們採取什麼花樣,什麼手法,有一點是相同的,就是將公共部門的利益,或社會公眾的利益,變着法子轉到自己的口袋裏。所以,對這種人,你怎麼跟他講公德呢?這不是等於斷了他們的財路?這位朋友還講了一些非常有名的案例,來證明他的看法。 對此,雖然我也有耳聞,但以為,不能用個別案例來説明全部,所以我不表認同。因為這30年,畢竟有許多人是憑着自己的技術和智慧來創業的,對社會的貢獻非常大。而且同樣也有很多例子可以證明這一點,即這30年的最大成功,正是將人民追求財富的權利還給了人民。這是最寶貴的。 聽了我的反詰,他直搖頭,説,你不妨做一個統計,看看周圍做生意的,有沒有偷工減料,有沒有缺斤短兩,有沒有以次充好,有沒有私改標準、亂貼標籤,有沒有虛開發票、做假賬,有沒有投放片面或虛假廣告,有沒有用不正當手段詆毀同行,有沒有為了一己的私利甚至連行業規範都不顧? 對於他羅列的這一大堆缺德現象,我沒有反詰。因為,一則沒有做過相關統計,沒法予以回應;二則這些情況,確實在生活中能夠看到,也無法回避。但是對於他就此認為,不要跟生意人講公德,我卻&&反對,因為正是由於生意人的公德缺失,所以才更應該和他們講講這些問題。 因為,這無論對於社會還是對於企業,都非常必要。就企業來説,不管你是做什麼的,提供的最終産品都將是一種給人帶來好處的社會服務,如果你的産品不能給別人帶來好處,相反還帶來麻煩,那麼這個企業將註定要失敗,最終不會成功,甚至還可能招來牢獄之災。 就社會而言,如果一個社會對生意人沒有起碼的道德要求和責任要求,那麼這個社會的人際交往成本和秩序維護成本將是非常高的,也不可能是一個幸福文明的社會。因此,現在對於生意人提出必要的道德約束和責任約束,不是要不要的問題,而是如何實施的問題。 由此來看,在中國社會邁向小康的今天,向生意人提出相應的道德要求是必然的事。而只有講道德的生意人才能夠成就其受人尊敬的事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