令人困惑的殯葬
2011-04-06   作者:蔡方華  來源:北京青年報
 
【字號
  據新華社報道,民政部有關人士近日&&,有媒體報道的“墓地使用期限為20年”的提法存在誤區,按照墓地所佔土地的性質和使用年限,墓地的使用期限一般為50年或70年。一般人常説的20年,是指護墓費的繳納周期。國家為了保護群眾利益,規定經營性墓地護墓費一次性收取周期最長不得超過20年。20年之後,只要按期繳納護墓費用,即可繼續使用墓地。
  不説不知道,一説嚇一跳。民政部的解釋披露之後,坊間一片譁然。在不少人的認識裏,墓地的購買是一次性的,墓地的使用則近乎永久性的。很少有人知道,花在購買方寸墓地上的高昂費用,實際上不過是提前繳納的20年護墓費。這其實比“20年使用期限”還要糟糕。死後怎麼辦,似乎也成了一個複雜而糾結的社會問題。
  一般人不太可能專門去了解國家的殯葬制度,所以,對經營性墓地的所有權和使用權歸屬也知之甚少。以粗淺的常識看來,如果購買墓地所獲得的是墓地的使用權,則無論使用期限是多少年,到期後自可按照國家法律和政策延期。但遺憾的是,社會上口口相傳的所謂“購買墓地”,根本就不是法律意義上的“購買”,只不過是和墓地經營者簽訂了一紙租賃合同。這個合同可以在特殊情況下終止,更難以想像的是,一旦“購買墓地”的人沒有在20年後續繳護墓費,所存放的骨灰有可能被隨意處置。這種事實上存在的“死無葬身之地”的遠景,多少有點讓人不寒而慄。
  在多數城市裏,“購買墓地”的費用都非常昂貴,政府所屬的公益性墓地基本告罄,而經營性墓地不到半平方米往往需要數萬元乃至數十萬元。這個費用究竟是包含了租賃費和護墓費,還是僅僅為護墓費用,目前看比較含糊。20年之後續費又究竟要繳納哪一部分費用,國家政策規定亦很不明確。如果高昂的購墓費只不過是20年的護墓費,這一租賃價格未免顯得過於離譜,其背後所反映的或許是某種公共品供應存在制度短缺。
  社會轉型波及人的殯葬,這是很容易被忽略的社會課題。原本由政府操辦的社會事務逐漸交給市場之後,市場化所帶來的困惑和痛苦也就揮之不去。無論從殯葬問題所覆蓋的社會面之廣泛,還是從入土為安的古老價值觀念出發,身後事的處理和安置都應該帶有一定的公益性質。如果這個領域的事務一律交給市場,而這個市場又因疏於管理而陷入信息紊亂,則身後事的巨大差異就必定會導致難以彌合的社會創傷。人們所説的“死不起”,以及媒體所報道的“十大豪華墓地”的存在,就是很好的證明。國家對墓地使用權歸屬和使用年限的政策規定,在“永久性墓地”的招徠下變得體無完膚。由財富所導致的不平等貫穿到死亡之後,也是對民眾幸福感的一種剝奪。這種“隨行就市“的殯葬現狀或許很難改變,但起碼的前提是不能剝奪普通人死的“尊嚴”。
  任何法律都必須在前瞻性和現實性之間取得某種平衡。將近20年前制定的殯葬管理規定,很難覆蓋眼前的現實,這是可以理解的。但一旦法律的滯後已經形成嚴重的困擾,則其修訂就應該提上日程。需要解決的問題很多,如墓地的使用權能否從經營者向死者家屬轉移,護墓費繳納有沒有終止時限,土地使用到期之後應如何平滑過渡,對殯葬暴利應採取何種市場管控,20年後應該如何合理續費,對無續費骨灰應採取怎樣的社會安排等。更重要的是,法律在提倡綠色殯葬觀念的同時,還應該回應社會上客觀存在的傳統安葬觀念,把簡樸、簡易的墓地納入適當的保障範圍。只有從法律環節理順各方面的權利和義務,只有把現實存在的殯葬市場納入嚴格的政府管理,只有整個社會對身後事形成了穩定的預期,“死不起”或“死不公”的抱怨才可能得以消弭。
  從另一向度看,雖然社會的殯葬觀念在國家提倡下已經有了很大改變,但事關殯葬的制度和行政管理體系改革卻相對滯後,殯葬市場帶有濃厚的行政壟斷性質,又缺乏明確的管理主體。民政部門作為殯葬事務的主管機構,在處理現實問題時已經暴露出力有不逮的問題。殯葬行政管理體制的改革,顯然也應該儘早提上日程。
  凡標注來源為“經濟參考報”或“經濟參考網”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頻稿件,及電子雜誌等數字媒體産品,版權均屬新華社經濟參考報社,未經書面授權,不得以任何形式發表使用。
 
相關新聞:
整治殯葬暴利要釜底抽薪 2011-04-04
挖斷“天價殯葬”的“意識根” 2011-04-04
治理殯葬亂收費:該出手了 2011-04-04
殯葬業亂象叢生 2011-04-03
十二五期末:基本殯葬服務將免費 2011-04-03
 
頻道精選:
[財智]天價奇石開價過億元 誰是價格推手?[財智]存款返現赤裸裸 銀行攬存大戰白熱化
[思想]湯敏:用特殊方式培養精英人才[思想]轉變發展方式必須轉變調結構方式
[讀書]《五常學經濟》[讀書]投資盡可逆向思維 做人恪守道德底線
 
關於我們 | 版面設置 | &&我們 | 媒體刊例 | 友情鏈結
經濟參考報社版權所有 本站所有新聞內容未經協議授權,禁止下載使用
新聞線索提供熱線:010-63074375 63072334 報社地址:北京市宣武門西大街甲101號
Copyright 2000-2010 XINHUANET.com All Rights Reserved.京ICP證01004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