增設海外投資監管部恐難“消弭”外部風險
2011-03-30   作者:21世紀經濟報道社論  來源:21世紀經濟報道
 
【字號
  當前利比亞等北非局勢不穩,令中鐵建等13家央企逾410億元境外資産暴露出鉅額風險敞口。這致使如何構建和完善境外國有資産監管的問題如箭在弦。目前據説決策層傾向於增設海外投資監管部強化對海外資産監管,專司海外國有資産的保值增值。
  目前國有資産境外布局相對複雜,既有大部分為國企旗下的子孫公司投資擁有,也有如中投等國企專司境外資産運營。鋻於此,如何為或將增設的海外投資監管部進行職責定位,似乎並不是件容易之事。
  我們設想,若增設的海外投資監管部並行於國資委,實行兩個出資人內外有別的代理機制,即央企海外資産保值增值歸屬新設的海外投資監管部,而境內資産歸屬國資委;那麼這無疑將令在境內外都有資産的央企無所適從,使同一央企的境內外資産很難産生協同效應,甚至因央企境內外資産分屬不同的婆婆而在實際監管中出現監管衝突。當然這一增設機構並行於國資委,無疑將把境外所有國有資産歸類於統一的監管框架之下,有助於避免當前監管真空所帶來的責任推諉,如對中投的境外投資就有了明確的監管主體。
  而若增設的海外投資監管部為最高監管協調機構,而非境外資産風險監管實體;那麼這雖有助於避免央企境內外資産分屬不同監管部門的切割之虞,但寄希望於海外投資監管部承擔專司境外國有資産保值增值之職責,則在實踐中很容易流於形式。畢竟,保障國資委對央企所有資産的出資人代理權限,海外投資監管部專司境外國有資産保值增值職能,不免有被虛置之可能;對中投也只是增加了個形式上的監管部門。
  當前中國採取的是境外投資審批流程制度,國資委和中投等負責境外國有資産保值增值、商務部根據産業發展引導等決定海外投資審批,外管局則側重於購匯審核,財政部等對中投等履行出資人監督。同時,中國出口信用保險集團提供境外投資保險和風險提示,央企管理層專司內部風險管控。應該説,僅就現有的國企境外投資審批和管理流程而言,中國的境外投資監管是最嚴厲的。
  如此嚴厲的境外投資監管制度體系,卻經常暴露出境外國有資産風險失控等問題,首先在於目前的境外投資管理體系,雖細緻入微但卻往往導致了權責不對稱的激勵不相容問題。即監管部門都傾向於對海外投資進行實質內容審批,最大化審批利益,但國企境外投資損益的權責卻相當模糊性,即出問題那個部門都推卸責任,不出問題大家都攬功。
  同時,國企境外投資虧損和經營不善,並非是單純的境外監管漏洞,而恰恰暴露出國企過長委託代理鏈條所帶來的高代理成本問題。如諸多央企管理層的行政級別幾乎與國資委同級,人事上屬於中組部管的幹部,使國資委無法真正實現管資産與管人的統一,從而增加了國企用現代企業制度改造之難度,無形中增加了國企經營代理人成本。因此,若國企從治理結構上無法形成有效的內生性風險管控和激勵相容機制,那麼任何形式的強化外部監管,既導致高不可攀的外部監管成本,又無法根本上消除企業代理人不作為帶來的境外資産損失。
  最後,當前國企境外投資更多地傾向於資源投資性,而對法律、政治等風險的軟處理,也導致了中國海外資産損益背後主因都帶有清晰的法律和政治風險烙印。目前中國海外投資大約61%集中於港澳地區,其餘的39%的海外資産有14%是非洲投資。由於國企對非洲等的投資更多地依賴於當地政府的人格化允諾。因此,一旦投資地政權更迭和法律變更,中國在這些地區的投資風險就往往會出現血本無回的災難性局面。
  凡標注來源為“經濟參考報”或“經濟參考網”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頻稿件,及電子雜誌等數字媒體産品,版權均屬新華社經濟參考報社,未經書面授權,不得以任何形式發表使用。
 
相關新聞:
國務院或增設海外投資監管部 與國資委平行 2011-03-29
中投澄清海外投資失利 歷時兩年資金已全數討回 2010-09-14
傳中投可能選擇幾家國內基金公司管理海外投資 2010-08-20
中投海外投資屢戰屢敗 2010-09-10
中投公司澄清海外投資失利説法 2010-09-13
 
頻道精選:
[財智]天價奇石開價過億元 誰是價格推手?[財智]存款返現赤裸裸 銀行攬存大戰白熱化
[思想]皮海洲:支持李榮融炒炒股[思想]葉建平:促進消費的前提是改善民生
[讀書]《五常學經濟》[讀書]投資盡可逆向思維 做人恪守道德底線
 
關於我們 | 版面設置 | &&我們 | 媒體刊例 | 友情鏈結
經濟參考報社版權所有 本站所有新聞內容未經協議授權,禁止下載使用
新聞線索提供熱線:010-63074375 63072334 報社地址:北京市宣武門西大街甲101號
Copyright 2000-2010 XINHUANET.com All Rights Reserved.京ICP證01004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