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業是轉變經濟發展方式的主體
2011-03-28   作者:李義平(中國人民大學教授)  來源:人民日報
 
【字號
  目前,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已經成為各級政府推動經濟工作的主線。這時尤須明確,在市場經濟條件下只有企業才能成為轉變經濟發展方式的主體。
  轉變經濟發展方式實質上是對資源約束條件變化的反應。馬克思在《資本論》中詳細地闡釋了農業從粗放經營到集約經營的轉化過程。最初,在土地充裕以及土地産權不確定的資源約束條件下,廣種薄收的粗放經營顯然是最為有利的選擇。而當耕作已經發展到一定水平、地力已經相應消耗的時候,資本(在這裡也包括生産資料)逐漸成為土地耕作上的決定性因素。換言之,此時的資源約束條件發生了變化:土地稀缺了,而資本和技術相對充裕。這時,就出現了資本和技術對土地的替代。也就是説,為了破解土地資源稀缺的瓶頸,經濟增長方式轉變了,由粗放經營轉向了集約經營。又如,18世紀以前,東亞和西歐的經濟發展模式基本上都是勞動密集型的。那麼,是什麼原因使西歐改變了勞動密集型的發展模式,走上了資本密集、技術密集的道路,而東亞卻一直延續着勞動密集型發展呢?相關歷史研究表明,礦物燃料和新大陸的發現使得西歐的燃料和土地並不稀缺,稀缺的是勞動力。這樣的資源約束條件使得西歐不得不強調技術創新,特別是強調節約勞動的創新。而充裕的勞動力使得東亞幾乎不需要考慮勞動的節約,因而一直延續勞動密集型的發展模式。就此,有歷史學家指出,歐洲人並不一定更有創造力,但高工資成本使他們走上了一條真正變革的道路。再如,上世紀80年代,我國台灣、香港地區的傳統産業在遇到資源環境壓力增大、勞動力成本提高的挑戰時,一方面提高産業結構、提升産業技術含量,以節約勞動和減少對環境的污染;另一方面抓住機會,把大量勞動密集型産業轉移到大陸。這些案例説明,轉變經濟發展方式就是一個根據變化了的資源約束條件,對既有經濟發展方式不斷修正和提升的過程。
  既然轉變經濟發展方式是針對資源約束條件變化的調整和轉變,那麼,誰對資源約束條件變化的反應最敏銳呢?答案是企業以及企業家。原因在於:首先,在市場經濟條件下,企業面對的約束是硬的。這種硬約束用馬克思的話講,即商品的命運就是商品生産者的命運。商品交換是一種驚險的跳躍,如果跳不過去,摔壞的不是商品,而是商品生産者自己。與企業相比,政府面對的約束是軟的。軟約束下的政府有時會不計成本、不怕浪費、不惜舉債。其次,只有企業和企業家才會始終遵循市場經濟的基本經濟核算原則,即投入和産出相比較原則。企業和企業家選擇産業和技術,一定要權衡其經濟價值和市場前景,根據對市場的預測作出適當選擇。第三,企業家對産業和機會的感覺不同於一般人。世界上每個人都有自己觀察問題的特殊角度,對特定領域會有相對豐富的知識和特殊的“嗅覺”。以“娃哈哈”為例,當年絕大多數人不會感覺到一個小孩喝的飲料能發展到今天的程度。還有,當年吉利汽車公司成立時,並不被有關主管部門看好,如今卻收購了沃爾沃。這種成功的選擇可能是一種直覺,但這種直覺來自企業家特有的知識和生活閱歷。
  當然,政府在轉變經濟發展方式中也有自己的優勢,可以而且應該發揮無可替代的作用。首先,政府可以對産業發展發揮適當的引導作用,但最好不要直接干預企業,不直接支持具體的産業,而是通過必要的政策和信息影響市場進而影響企業的選擇。其次,有效的市場是公平競爭的市場,而創造公平競爭的環境是政府的優勢。最後,政府應不斷完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讓市場價格靈敏而準確地反映資源和環境的稀缺程度,並在此基礎上提供解決外部性問題的制度安排。
  凡標注來源為“經濟參考報”或“經濟參考網”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頻稿件,及電子雜誌等數字媒體産品,版權均屬新華社經濟參考報社,未經書面授權,不得以任何形式發表使用。
 
相關新聞:
1至2月全國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利潤增長34.3% 2011-03-28
1-2月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實現利潤6455億元 2011-03-27
破解中小企業融資難 2011-03-23
今日觀察文字稿-破解中小企業融資難 2011-03-23
"天價藍領"招聘頻現 勞動力"賣方市場"難對"企業胃口" 2011-03-22
 
頻道精選:
[財智]天價奇石開價過億元 誰是價格推手?[財智]存款返現赤裸裸 銀行攬存大戰白熱化
[思想]皮海洲:支持李榮融炒炒股[思想]葉建平:促進消費的前提是改善民生
[讀書]《五常學經濟》[讀書]投資盡可逆向思維 做人恪守道德底線
 
關於我們 | 版面設置 | &&我們 | 媒體刊例 | 友情鏈結
經濟參考報社版權所有 本站所有新聞內容未經協議授權,禁止下載使用
新聞線索提供熱線:010-63074375 63072334 報社地址:北京市宣武門西大街甲101號
Copyright 2000-2010 XINHUANET.com All Rights Reserved.京ICP證01004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