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率很快就會“不舒服”
2011-03-27   作者:葉檀  來源:每日經濟新聞
 
【字號

 
  葉 檀

    量化寬鬆已經成了全球經濟的救命稻草,這根腐爛的稻草無法承擔全球經濟復蘇的重任。
  美國走出金融危機靠的是量化寬鬆的貨幣政策,日本應對泡沫崩潰用的是量化寬鬆的貨幣政策,對付強震用的依然是量化寬鬆的貨幣政策,中國不甘落後甚至可以説是老師傅,早在十幾年前拯救央企與銀行時使用的再貸款措施,實質就是量化寬鬆貨幣政策。
    量化寬鬆貨幣政策顯現出惡劣的副作用。
  新興國家出現通脹壓力,從去年開始新興國家不得不實行緊縮的貨幣政策,以應對8%左右的通脹率。
  發達經濟體出現滯脹趨勢。英國、歐元區節節上升的消費者物價指數顯示,量化寬鬆走到盡頭,通脹風險開始抵銷量化寬鬆的成就感。英國經濟沒有走入明確的上升通道,通脹的陰影早已如影隨形,滯脹的壓力在增加。最痛苦的是歐債危機中的國家,他們沒有一流的經濟卻享受了一流的債務與有毒債券,至今無法從泡沫崩潰後的痛苦中自拔。目前,葡萄牙等國的主權債務危機發展為政治動蕩,這些國家陷入惡性循環,政府緊縮政策受到國民抵制,但不實行緊縮政策就無法從歐元穩定基金得到幫助。
  與其他國家不同,美國從量化寬鬆貨幣政策得到的好處遠大於損失,這主要得益於美元的全球鑄幣稅。但好處不會無窮無盡,市場總會以各種形式進行反擊。從去年下半年開始,美債的收益率上升、CDS價格上升,説明全球投資者對於源源不斷的美債信心越來越少。當然,美債與黃金一樣,是恐慌時期的避風港,戰爭與天災對美債價格有利。
  量化寬鬆政策的效應處於衰減期,市場認準政府會出手撒錢,所有的風險都不值一提,目前的全球資本與貨幣市場周期短而快。市場已經從動蕩中醒過神來,從3月16日以來,華爾街VIX恐慌指數芝加哥期權交易所波動指數大幅下降36%;而在亞洲市場上,美元指數75.66左右,繼續在15個月來最低水平上運行。
  量化寬鬆政策害人害己。美國從科網泡沫崩潰後,一輪一輪的低利率政策與量化寬鬆的貨幣政策,催生的是資産品價格泡沫,直至次貸泡沫崩潰讓全球陷入黑洞。表面上看,寬鬆的貨幣熨平了市場周期,美國有驚無險地渡過了科網泡沫崩潰、“911”事件、房地産貸款第一輪崩塌等各個難關,最終付出的代價是,美國的實體經濟基礎喪失,金融脫離服務本質,跳到前&成為第一生産力,商業與金融倫理劣質化,“貪婪是好的”成為投資家的座右銘。
  量化寬鬆貨幣政策給美國帶來了新的好處,美聯儲最近將獲得的700多億美元的盈利交給美國財政部,看來美聯儲購買毒資産是抄了個大底。可別忘了,美聯儲的資産負債表擴張了3倍,美聯儲的有毒資産、美國經濟體內的有毒資産並未清除乾淨,而美國金融機構的劣質文化由於美聯儲施以援手,而有了喘息的機會。歐洲如果找到新經濟(310358,基金吧)模式,以歐元遠高於美元的信用,與美元之間戰爭將會重新鳴鑼。
  中國貨幣政策正在量化寬鬆的邏輯裏行進,對於其中的陷阱必須要慎之又慎。所謂人民幣利率的市場化,絕不意味着馬上放鬆利率管制,而是在嚴格的貨幣紀律下實行利率市場化,是按照企業還款與生産狀況劃分信用等級,當信貸去向、貨幣價格受到嚴格管制,所謂的利率市場就會成為對於大型企業的廉價資金輸送、對中小企業的變相高利率。所謂人民幣匯率的市場化,也絕不意味着徹底放開人民幣匯率管制,而是首先實行藏匯於民的政策,形成真實的匯率市場價格,在一定區間內浮動而後放鬆管制。
  以為市場化就是直接放鬆管制,人民幣匯率直接上升,實在是大錯特錯。
  2009年金融機構瘋狂貸款,2010年下半年開始受到抑制,但到2011年,銀行的貸款有了保障房與中小企業貸款的政策目標,雖然非常美妙卻不符合市場化企業的競爭法則,政府將來繼續執行量化寬鬆的貨幣政策為銀行減負,還是以上市的方法盤剝投資者為銀行輸血?
  量化寬鬆的貨幣政策已經成為全球經濟毒瘤,劑量越來越大,效用越來越低,通脹風險越來越濃重,實體經濟難以振作。不管願不願意,今年年中發達國家不得不開始貨幣緊縮,以應對瘋狂的物價與原材料價格上漲。
  央行副行長易綱先生&&,現在的利率很舒服。他顯然不會舒服太久,因為經濟熱度的上升與沿海製造業的大規模倒閉,會讓他頭痛不已。

  凡標注來源為“經濟參考報”或“經濟參考網”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頻稿件,及電子雜誌等數字媒體産品,版權均屬新華社經濟參考報社,未經書面授權,不得以任何形式發表使用。
 
相關新聞:
葉檀:央行上調準備金率為表緊縮決心 現實意義不大 2011-02-19
葉檀:1月CPI令人擔憂 上半年還會加息1至2次 2011-02-09
葉檀:重慶房産稅兇悍 上海房産稅溫柔 2011-01-28
葉檀&&CPI全年破3符合預期 2011-01-20
葉檀:不要拿市場化當新股破發的遮羞布 2011-01-20
 
頻道精選:
[財智]天價奇石開價過億元 誰是價格推手?[財智]存款返現赤裸裸 銀行攬存大戰白熱化
[思想]皮海洲:支持李榮融炒炒股[思想]葉建平:促進消費的前提是改善民生
[讀書]《五常學經濟》[讀書]投資盡可逆向思維 做人恪守道德底線
 
關於我們 | 版面設置 | &&我們 | 媒體刊例 | 友情鏈結
經濟參考報社版權所有 本站所有新聞內容未經協議授權,禁止下載使用
新聞線索提供熱線:010-63074375 63072334 報社地址:北京市宣武門西大街甲101號
Copyright 2000-2010 XINHUANET.com All Rights Reserved.京ICP證01004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