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泄漏:“陷危”與“解危”皆教訓
2011-03-23   作者:石渝(學者)  來源:新京報
 
【字號
  由於成功接上外部電源電纜,啟動了冷卻系統,並對露出水面的燃料棒的機組實現連續注入海水的降溫作業,到3月20日,日本福島第一核電站在經歷9天的核泄漏危機之後,開始出現“解危”曙光。
  縱觀這一場危機,屬於強震的次生災難的核泄漏,其“陷危”還是有“人為”的因素。
  從一開始冒出白煙之時,不論是東京電力還是日本政府,都有“問題不大”的掩飾衝動。他們動機或許不同,如作為投資經營方的東京電力,想保住核電站,維護其長期投資利益,表現出“投鼠忌器”式的遲疑。日本政府在強震和海嘯救災壓力上升時,不想再引入或放大核恐慌,沒有斷然採取接管行動。由於日本政府獲取與核有關的信息、極度依賴於東京電力的提供,這使開始階段就錯過了最佳的消災和決策時機。
  德國科學家強調,日本對核安全的管理是世界一流的。居於中心震源不遠的福島核電站,挺過芮氏9級強震和海嘯的第一波衝擊,這本身就説明了問題。即便如此,福島核電站之後慢慢陷入了危機和形勢惡化的事實,説明了管理和安全有時會構成矛盾。這對世界上其他擁有核電站的國家,無疑具有借鑒意義。
  從其“陷危”後進入“解危”努力,同樣具有教訓意義。機組爆炸後,真正意義的核災難已露出端倪,留給解決核危機的時間並不多。有些專家提出用硼酸傾倒法阻止核裂變,結果發現,這反而增加了核物質大規模外泄的風險。美國向日本緊急運送的硼酸,最終沒有被日本人貿然派上用場 。
  日本的機器人技術佔據世界領先地位,但人們發現,在這樣“大難臨頭”的災難面前,機器人也沒多大用處。
  越是在可能一不小心就立刻形勢惡化到不可逆的場合,就越該對高技術持謹慎態度,有時人們打着“科學的方法”的旗號,卻做了不科學的事。在關鍵時刻,反而就是那些“死士”自殺性地衝入機組內部,冒死啟動了柴油內部動力系統,才恢復核冷卻系統,實現向機組連續注入海水,最終逆轉惡化的危機。
  因“人”的懦弱和投機主義而“陷危”,又因“人”的英雄主義和犧牲精神而“解危”,大災難考驗了人性的無敵力量。這就是為什麼總有聲音在反復説“只有人,且只會是人,才是最可寶貴的”。好好地愛人類吧。
  凡標注來源為“經濟參考報”或“經濟參考網”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頻稿件,及電子雜誌等數字媒體産品,版權均屬新華社經濟參考報社,未經書面授權,不得以任何形式發表使用。
 
相關新聞:
安永:日本地震、核泄漏不會引發全球經濟二次探底 2011-03-18
核泄漏危機致金市短期流動性匱乏 2011-03-17
專家推解核泄漏發生過程 2011-03-17
日本核泄漏預警世界核安全 2011-03-17
核泄漏推升太陽能個股 全産業鏈公司具優勢 2011-03-16
 
頻道精選:
[財智]天價奇石開價過億元 誰是價格推手?[財智]存款返現赤裸裸 銀行攬存大戰白熱化
[思想]皮海洲:支持李榮融炒炒股[思想]葉建平:促進消費的前提是改善民生
[讀書]《五常學經濟》[讀書]投資盡可逆向思維 做人恪守道德底線
 
關於我們 | 版面設置 | &&我們 | 媒體刊例 | 友情鏈結
經濟參考報社版權所有 本站所有新聞內容未經協議授權,禁止下載使用
新聞線索提供熱線:010-63074375 63072334 報社地址:北京市宣武門西大街甲101號
Copyright 2000-2010 XINHUANET.com All Rights Reserved.京ICP證01004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