轉變發展方式有利股市做強做優
2011-03-21   作者:張望(江蘇銀行上海分行副行長、博士、研究員)  來源:上海證券報
 
【字號

  “十二五”規劃擬定經濟發展速度為7%。從未來五年看,新的發展方式將有利促進股市從做大向做強、做優轉變。而規劃明確&&,未來五年居民可支配收入要高於經濟增長速度。居民收入提高後,除了消費和其他改善性需求,以及教育醫療外,大部分將進入股市。股市的價值投資區間和領域將不斷擴大,投資者將迎來新的黃金投資期。

  我國“十二五”發展規劃中經濟發展速度為7%,低於上一個五年規劃目標,經濟發展重在戰略性調整結構,促進發展方式的明顯轉變,這是一個重大的着眼長遠、可持續的戰略性舉措。
  由於我國股市與經濟發展的關係越來越密切,假定其他因素不變,經濟增長與股市波動呈現較大正相關關係,從這個意義上看,股市已經成為經濟的晴雨表。未來我國調低經濟增長速度對股市産生怎樣的影響,是廣大投資者關注的問題。
  從未來五年發展看,新的發展方式將有利促進股市實現從做大到做強做優的轉變,價值投資的區間和領域將不斷擴大,廣大投資者將迎來新的黃金投資期。

  一、轉變發展方式的重要作用是有利促進企業加快實現從速度型向內在質量型方向的轉變,提升上市公司內在創新、競爭與盈利能力。

  過去五年,中國股市的規模不斷擴大,目前總市值已達全球第二。股市在做大的同時,做強做優顯得更為重要,由於中國股市總市值已處於較大規模,影響股市的因素複雜多樣,判斷股市健康與否已經不能簡單局限於股指的上升和下跌。股市的強與優有許多衡量標準,如股市融資能力、上市公司結構、市盈率水平、投資者隊伍、法制環境、風險對衝機制、市場層次性、機構投資規模、市場監管等等。
  轉變發展方式對股市的影響可以從狹義和廣義來分析,狹義的影響是對部分行業與企業的直接影響,如環境友好、低碳經濟、節能經濟等要求,直接對環境污染、耗能行業和大戶産生階段性的不利影響,而節能環保型行業及企業會得到加快發展,因此這種影響是局部的。
  廣義的轉變發展方式影響,主要是指通過結構調整、科技、管理、創新等手段,實現企業集約型、效益型的發展,除了要求産業行業結構要做出重大調整外,更重要的是要求企業實現內在質量的提高,中長期看,這種轉變方式的影響對提升企業的競爭力和盈利能力有利。這也是投資者最為關心的,因為上市公司的質量,是價值投資中舉足輕重的因素。
  “十二五”發展規劃中明確提出,要堅持把經濟結構戰略性調整作為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的主攻方向。提升製造業核心競爭力,發展戰略性新興産業,加快發展服務業。堅持走中國特色新型工業化道路,適應市場需求變化,根據科技進步新趨勢,發揮我國産業在全球經濟中的比較優勢,發展結構優化、技術先進、清潔安全、附加值高、吸納就業能力強的現代産業體系。
  優化結構、改善品種質量、增強産業配套能力、淘汰落後産能,發展先進裝備製造業,調整優化原材料工業,改造提升消費品工業,促進製造業由大變強。如推進重點産業結構調整、優化産業布局、加強企業技術改造、引導企業兼併重組等等,這些措施都有利促進企業做強做優。
  此外,未來規劃中對培育發展戰略性新興産業、能源、現代服務業等産業、行業發展和區域發展都做了比較詳細的規劃,對投資者未來布局投資具有比較具體的參考價值。
  以培育戰略新興能夠産業為例,就比較詳細規劃了發展重點,如大力發展節能環保、新一代信息技術、生物、高端裝備製造、新能源、新材料、新能源汽車等戰略性新興産業。節能環保産業重點發展高效節能、先進環保、資源循環利用關鍵技術裝備、産品和服務。
  新一代信息技術産業重點發展新一代移動通信、下一代互聯網、三網融合、物聯網、雲計算、集成電路、新型顯示、高端軟體、高端服務器和信息服務。生物産業重點發展生物醫藥、生物醫學工程産品、生物農業、生物製造。高端裝備製造産業重點發展航空裝備、衛星及應用、軌道交通裝備、智能製造裝備。
  新能源産業重點發展新一代核能、太陽能熱利用和光伏光熱發電、風電技術裝備、智能電網、生物質能。新材料産業重點發展新型功能材料、先進結構材料、高性能纖維及其複合材料、共性基礎材料。新能源汽車産業重點發展插電式混合動力汽車、純電動汽車和燃料電池汽車技術等等。
  這些對廣大投資者有效布局板塊和個股都有很好的參考價值。所以當前需要有關部門機構加強對投資者未來發展規劃的解讀,投資者自身也要認真學習領會未來國家發展規劃的要點,力求吃透精神,把握核心內容。

  二、資本市場在促進發展方式轉變中大有作為,在服務經濟發展中自身建設也將不斷加強,市場效率和投融資功能繼續提升。

  “十二五”發展規劃中對資本市場發展明確提出,要加快多層次金融市場體系建設,顯著提高直接融資比重。深化股票發審制度市場化改革,規範發展主板和中小板市場,推進創業板市場建設,擴大代辦股份轉讓系統試點,加快發展場外交易市場,探索建立國際板市場。積極發展債券市場,完善發行管理體制,推進債券品種創新和多樣化,穩步推進資産證券化。推進期貨和金融衍生品市場發展。促進創業投資和股權投資健康發展,規範發展私募基金市場。加強市場基礎性制度建設,完善市場法律法規。這些都將有利提高市場效率,進一步發揮市場功能,為廣大股民和優質企業有效進行投融資創造條件。這些目標和措施是促進股市做強做優的重要舉措。
  同時,資本市場在推動經濟發展方式轉變中大有可為,股市與經濟相互作用更加密切。經濟在發展中促轉變,在轉變中謀發展,這不僅對資本市場改革發展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而且也為其健康發展提供了難得的機遇和廣闊的空間。
  一是資本市場有利於優化資源配置,是推動結構調整和産業升級的重要平台。在市場上,公司的投資價值主導資本流向,借助市場的價格信號,既可以迅速聚集大量資金,為結構調整開闢增量資金來源渠道,又能提高資金的利用效率,為經濟轉型拓展空間。股權分置改革完成後,我國資本市場並購重組日趨活躍,2008和2009這兩年上市公司並購重組金額接近7000億元,對改造、淘汰落後産能、引導産業有序轉移發揮了重要作用,有力地促進了行業整合與産業升級。
  二是資本市場有利於激發企業內生發展動力,是增強企業競爭能力的重要平台。股市在市場准入、信息公開、並購重組、退市等方面有嚴格的制度安排,有助於推動企業不斷完善公司治理,增強市場適應能力。同時,市場投資者具有分散性和廣泛性,他們對産業和企業的選擇反映着市場需求的變化,有助於企業自覺調整發展方向,改善公司經營業績,切實增強發展的內生動力。
  三是資本市場有利於促進科技和資本相結合,是培育戰略性新興産業的重要平台。股市的融資功能,能夠籌集高新技術産業化所需的發展資金,實現科技成果向現實生産力的轉化。截至2010年末,中小企業板已上市企業365家,中小板公司上市後研發費用平均增長47.4%。目前掛牌的創業板公司中,絕大多數為高新技術企業。全面深化科技金融合作,構建科技資源與資本市場良性互動的有效模式,有助於推動我國自主創新企業和戰略性新興産業加速發展。
  四是資本市場有利於改善融資結構,是維護國家金融經濟安全的重要平台。在我國當前的融資結構中,企業過度依賴銀行融資的問題仍然比較突出,銀行體系集中承擔了過多的企業經營風險。大力發展資本市場,積極提高直接融資比重,為企業提供更加有效的融資渠道,促進全社會金融資産合理配置,防範系統性風險隱患,增強我國金融體系抵禦風險的能力。就銀行體系本身,就有不少符合條件的銀行準備通過資本市場融資以充實資本實力。股市在發揮這些作用的同時,也在促進自身的市場建設與功能的提升。

  三、未來我國股票市場的主導投資地位將不斷鞏固和提高。

  在“十二五”發展規劃中,對關係民生、擴大內需與富民政策方面進行了明確闡述,這些都是轉變發展方式的重要組成部分。從對股市的影響看,主要集中在未來房地産政策與收入分配政策方面的影響上。
  首先就房地産調控政策導向看,規劃中明確,要進一步落實地方政府責任和問責機制,把保障基本住房、穩定房價和加強市場監管納入各地經濟社會發展的工作目標,由省級人民政府負總責,市、縣級人民政府負直接責任。健全差別化住房信貸、稅收政策,合理引導自住和改善性住房需求,有效遏制投機投資性購房。加快制定基本住房保障法,修訂完善城市房地産管理法等相關法律法規。完善住房公積金制度,加強管理和擴大覆蓋範圍。加強市場監管,規範房地産市場秩序。加快住房信息系統建設,完善信息發布制度。
  從政策可以清晰看出,政策已經不鼓勵投資性購房。在未來政策制度不斷完善的環境下,商品房投資品地位將會明顯下降,大量從房地産領域的退出資金將大都進入股市。因為比較外匯、黃金、非上市公司股權、收藏品等投資品市場,股市雖然有風險,但具有制度相對完善、信息透明、監管嚴格、參考資料豐富等有利因素,所以從房地産退出的大量資金將主要進入股市。
  其次,就股市投資資金看,未來居民可支配收入增加將更有保障,將不斷為股市注入新的投資資金。股票已經深入千家萬戶的日常生活,截至2009年12月底的統計,A股開戶數已約1.3億戶,持股賬戶超過5000萬。百步之內必有股民,一點也不誇張。在中國,沒有一個市場能吸引如此多的投資者。無論投資基金還是直接投資股市二級市場,股民是投資的重要力量,而廣大股民可支配收入的不斷增加是股市投資最終資金來源的主要保障。
  “十二五”規劃中明確,未來五年居民可支配收入要高於經濟增長速度,高於7%,而且沒有上限限制,部分沿海和內地中心城市還提出未來五年,居民收入增長保持10%以上和翻倍目標,收入分配政策明顯向百姓傾斜。規劃中明確,堅持和完善按勞分配為主體、多種分配方式並存的分配製度,初次分配和再分配都要處理好效率和公平的關係,再分配更加注重公平,加快形成合理有序的收入分配格局,努力提高居民收入在國民收入分配中的比重,提高勞動報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盡快扭轉收入差距擴大趨勢。
  健全工資支付保障機制。完善最低工資和工資指導線制度,逐步提高最低工資標準,建立企業薪酬調查和信息發布制度,積極穩妥擴大工資集體協商覆蓋範圍。改革國有企業工資總額管理辦法,加強對部分行業工資總額和工資水平的雙重調控,縮小行業間工資水平差距。完善公務員工資制度。完善符合事業單位特點、體現崗位績效和分級分類管理的事業單位收入分配製度。
  創造條件增加城鄉居民財産性收入。保障技術成果在收入分配中的應得份額。建立健全根據經營管理績效、風險和責任確定薪酬的制度。加快完善再分配調節機制。加快健全以稅收、社會保障、轉移支付為主要手段的再分配調節機制。合理調整個人所得稅稅基和稅率結構,提高工資薪金所得費用扣除標準,減輕中低收入者稅收負擔,加大對高收入者的稅收調節力度等等。
  這些措施將為提高居民收入提供保障,居民可支配收入提高後,除了消費、自住和改善購房、教育、醫療等,其餘大部分投資資金將主要進入股市。

  凡標注來源為“經濟參考報”或“經濟參考網”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頻稿件,及電子雜誌等數字媒體産品,版權均屬新華社經濟參考報社,未經書面授權,不得以任何形式發表使用。
 
相關新聞:
考核轉變發展方式要動真的 2011-03-15
轉變發展方式:記者想問,委員想談 2011-03-07
城鎮化是發展方式轉變的重中之重 2011-02-18
經濟發展方式與經濟增長方式的關係 2011-02-14
轉變發展方式,政府自身改革更關鍵 2011-01-19
 
頻道精選:
[財智]天價奇石開價過億元 誰是價格推手?[財智]存款返現赤裸裸 銀行攬存大戰白熱化
[思想]皮海洲:支持李榮融炒炒股[思想]葉建平:促進消費的前提是改善民生
[讀書]《五常學經濟》[讀書]投資盡可逆向思維 做人恪守道德底線
 
關於我們 | 版面設置 | &&我們 | 媒體刊例 | 友情鏈結
經濟參考報社版權所有 本站所有新聞內容未經協議授權,禁止下載使用
新聞線索提供熱線:010-63074375 63072334 報社地址:北京市宣武門西大街甲101號
Copyright 2000-2010 XINHUANET.com All Rights Reserved.京ICP證01004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