銀行收費新規緣何難産?
2011-03-15   作者:倪金節(中國人保資産研究所客座研究員)  來源:新京報
 
【字號

 
  倪金節

  早在去年年中,相關部委就表態稱,《商業銀行服務價格管理辦法》已起草完成、並將公開徵求意見的,但是時至今日,仍然不見文件蹤影。
  對於廣大儲戶而言,模棱兩可而又名目繁多的服務性收費永遠是一筆説不清的糊塗賬。近年來,由此而引發的質疑最為集中。
  終於,在經歷了長時間的等待之後,相關部門總算給了公眾一個交代。3月14日,央行、銀監會和發改委發布通知要求,從7月1日開始免除人民幣個人賬戶的十一類三十四項服務收費。無疑,取消這些服務收費,早就應該實施,是銀行履行社會責任、回歸有序服務的第一步。
  不過,比取消部分銀行收費項目,更應該引起關注和質詢的是銀行收費新規,何以遲遲不見&&?早在去年年中,相關部委就表態稱,《商業銀行服務價格管理辦法》已起草完成、並將公開徵求意見的,但是時至今日,仍然不見文件蹤影,何時能&&更是遙遙無期。
  銀行收費新規為何依然“待字閨中”,根子不在於文件起草的難度重重,而關鍵在於商業銀行、監管部門和廣大儲戶之間利益難以達到平衡,很難形成各方都滿意的方案。
  長期以來,中國銀行系統以存貸利差為根本生存之道,不過,近年來,以各種服務性收費為主要來源的銀行中間業務也發展迅速。目前,12家上市銀行中間業務收入增速普遍超過傳統息差收入,正成為銀行利潤主要增長點。不過,目前這些所謂的中間業務收入,則更多的是取自對廣大儲戶的服務性收費,並且是無風險利潤。這與外資銀行的中間業務主要來自於創新服務,為儲戶創造更高的回報以獲取管理費相差甚遠。
  雖然這次取消了部分收費項目,但是一個不能阻遏的現實是,當前國內已經進入到中間業務收費上漲通道,最為典型的就是跨行取款手續費,在經歷了多次調整之後,如今依然看不到不再上漲的可能。
  這種低端的中間業務收入,只能説明中國的銀行業依然處於競爭力十分薄弱的階段,只能以無風險式的收費來維持利潤穩定。處於市場壟斷地位的商業銀行,以及與銀行系統有着緊密利益糾葛的監管部門,誰都不可能真正以市場的邏輯,來完善服務收費的定價。目前,全球前1000家大銀行中,中國已有84家,雖然銀行資本額只佔1000家銀行的9%,但獲利卻佔25%。然而,國內銀行業的國際競爭力與其強勁的利潤率卻存在着巨大差距,其所謂的“全球大行”概念,也不過是數字帶來的幻境。和花旗、滙豐等國際大銀行相比,中國銀行系統過於追求資産規模的快速上升,急功近利、上市撈錢成為近些年銀行業主旋律的故事。
  當務之急,銀行要把重點放在通過金融産品和工具的創新,開拓出更多的業務品種,為消費者提供更多的服務。唯有如此,銀行才能真正具備持續長久的賺錢能力。

  凡標注來源為“經濟參考報”或“經濟參考網”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頻稿件,及電子雜誌等數字媒體産品,版權均屬新華社經濟參考報社,未經書面授權,不得以任何形式發表使用。
 
相關新聞:
存自己的錢,讓銀行收費去吧 2010-12-24
面對銀行收費 學做"逃費"達人 2010-12-21
銀行收費新規至今不見下文 2010-12-08
銀行收費新規難産 兩部委拒回應 2010-12-08
銀行收費請不要對退休金下手 2010-08-26
 
頻道精選:
[財智]天價奇石開價過億元 誰是價格推手?[財智]存款返現赤裸裸 銀行攬存大戰白熱化
[思想]皮海洲:支持李榮融炒炒股[思想]葉建平:促進消費的前提是改善民生
[讀書]《五常學經濟》[讀書]投資盡可逆向思維 做人恪守道德底線
 
關於我們 | 版面設置 | &&我們 | 媒體刊例 | 友情鏈結
經濟參考報社版權所有 本站所有新聞內容未經協議授權,禁止下載使用
新聞線索提供熱線:010-63074375 63072334 報社地址:北京市宣武門西大街甲101號
Copyright 2000-2010 XINHUANET.com All Rights Reserved.京ICP證01004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