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法可依是方位有法必依是方向
2011-03-11   作者:范正偉  來源:京華時報
 
【字號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律體系的形成,堪稱中國民主政治進程中的一個重要里程碑;法律體系形成後的路怎麼走,則同樣決定着這塊里程碑的分量。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律體系的形成,總體上解決了有法可依的問題。在這種情況下,有法必依、執法必嚴、違法必究的問題就顯得更為突出、更加緊迫。”本次兩會上,吳邦國委員長的報告,指明了中國法治進程的歷史方位,也指明了將來一個階段的着力方向。
  一方面,如果沒有實施,再完備的法律也不過是一堆廢紙。把紙面上的法律,變為行動中的法律,這是實現立法目的、發揮法律作用的前提,是實現法的價值的必由之路。
  另一方面,如果説過去一些領域的不規範現象,是由於“無法可依”,尚且可以“原諒”;當法律完備後,倘若依然得不到遵守,那麼不僅會動搖具體法律的權威,更會損及整個社會的法律信仰,“有法不依,不如無法”。
  “天下之事,不難於立法,而難於法之必行。”確保法律的實施,從現實來看,其難度一點也不低於法律的制定。這與法治傳統缺失的歷史背景有關,也與社會轉型期的利益博弈密不可分。
  經常可以聽到一些地方幹部雷人之語:“如果樣樣都依法,我們就會一事無成。”“按照法律的程序執行工作,基層工作沒有人搞,我們要依法辦事會寸步難行的。”這樣的草莽思維和權宜之計的背後,有根深蒂固的長官意志:習慣於一廂情願為民做主,習慣於繞開程序雷厲風行;更有精巧的利益考量:法律會制約權力,繞開法律、避開程序憑權力辦事,不僅讓辦事更方便,還可以為獲取不正當利益大開方便之門。
  所謂“搞定就是穩定,擺平就是水平,無事就是本事。”至於法律,則可強可弱,可軟可硬,可揉可捏,可扁可圓。這種背離法治思維的機會主義和實用主義,不僅消解着法律的權威,也給社會治理埋下隱患。那種“信訪不信法”的思維,那種“花錢買太平”的尷尬,那種“按下葫蘆浮起瓢”的疲於應對,無不説明,背離法治思維的“短平快”治理方式的不可持續性和飲鴆止渴。也是從這個角度,公民法律意識的形成,不僅需要自身法律意識的培養,也需要各級執法者的用心呵護、率先垂範,引導群眾依法按程序表達利益訴求、解決矛盾糾紛,用法律武器維護自身的合法權益。
  從“有法可依”邁向“有法必依”,這是中國法治建設的重大歷史性跨越。走好這一步,需要在全社會樹立和弘揚社會主義法治理念,需要各級政府堅持依法執政和依法行政,需要繼續深化司法體制改革、促進司法公正,加強監督。只有“實施”真的硬起來了,法律才能實現其應有的剛性,社會主義民主政治才能有堅固的基石。
  凡標注來源為“經濟參考報”或“經濟參考網”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頻稿件,及電子雜誌等數字媒體産品,版權均屬新華社經濟參考報社,未經書面授權,不得以任何形式發表使用。
 
相關新聞:
新規&& 證券從業人員執業行為有法可依 2009-01-20
監管民間借貸“有法可依”是關鍵 2008-08-11
購房者要求“差價補償”有法可依 2008-04-08
車內空氣檢測有法可依 2008-03-12
工薪制度要合理必須“有法可依” 2008-01-21
 
頻道精選:
[財智]天價奇石開價過億元 誰是價格推手?[財智]存款返現赤裸裸 銀行攬存大戰白熱化
[思想]皮海洲:支持李榮融炒炒股[思想]葉建平:促進消費的前提是改善民生
[讀書]《五常學經濟》[讀書]投資盡可逆向思維 做人恪守道德底線
 
關於我們 | 版面設置 | &&我們 | 媒體刊例 | 友情鏈結
經濟參考報社版權所有 本站所有新聞內容未經協議授權,禁止下載使用
新聞線索提供熱線:010-63074375 63072334 報社地址:北京市宣武門西大街甲101號
Copyright 2000-2010 XINHUANET.com All Rights Reserved.京ICP證01004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