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價上升成因與對策
2011-03-10   作者:張前榮(國家信息中心)  來源:上海證券報
 
【字號

  去年我國經濟保持良好的增長勢頭,國內生産總值增長10.3%,但物價水平的上升已成為影響宏觀經濟穩定運行的重要因素。那麼,這一輪物價上漲的成因是什麼,對策又何在呢?

  近期物價上升成因的結構分析

  食品和居住價格上漲是推動CPI上漲的外在表現形勢。2000年以來,我國經歷了四輪周期性的物價波動。
  第一輪從2000年1月至2002年4月,CPI由-0.2%上升到1.7%,上升階段持續17個月;第二輪從2002年4月至2004年7月,CPI由-1.3%上漲至5.2%,上漲階段持續28個月;第三輪從2006年4月至2008年4月,CPI由1.2%上升至8.5%,上升階段持續25個月;第四輪從2009年8月至今,目前正在經歷第四輪波動的上升階段,已持續15個月。
  從結構看,每次CPI出現持續大幅度上漲,均是由食品價格大幅度上漲拉動的。在2010年CPI同比上漲3.3%中,食品拉動CPI上漲2.42個百分點,佔同期CPI漲幅的73.4%,居住拉動CPI上漲0.61個百分點,佔同期CPI漲幅的18.4%,食品和居住對CPI的拉動佔CPI漲幅的91.8%,表現為明顯的結構性上漲特徵。
  2011年八大類商品的權數經過調整後,食品所佔的比重有所下降,居住所佔的比重有所升高。2011年1月份,CPI上漲4.9%,食品拉動CPI上漲3.46個百分點,佔CPI漲幅比重的70.6%,居住拉動CPI上漲0.92個百分點,佔同期CPI漲幅比重的18.8%,食品和居住對CPI的拉動佔同期CPI漲幅的89.4%。
  成本、供求關係和貨幣是推動我國食品價格周期性上漲的內在因素。我國食品價格的上漲具有明顯的成本推動型特徵。
  據國家統計局數據,2010年我國農産品生産價格同比上漲10.9%,特別是糧食生産價格漲幅高於農産品生産價格漲幅,達到13.3%。而居民消費中的食品價格上漲7.2%,低於農産品生産價格。因此,農産品生産價格的上漲部分要農民自行消化,嚴重影響了農民生産的積極性。
  糧食價格的上漲又會推動養殖成本的上升,引致肉類産品和水産品價格上漲。從2010年7月底開始,豬糧比價一直高於6.0的盈虧平衡點,截止到2011年2月26日,豬糧比價已經達到6.76。
  據國家統計局的數據,我國糧食産量連續7年增産,年均增長3.5%,2010年産量達到54641萬噸,比上年增長2.9%,而我國人口自然增長率每年均維持在0.5%-0.6%的水平,糧食産量的年均增長率遠高於人口的增長率。
  從供需角度看,食品價格不應該發生較大的波動,但實際上我國的食品價格自2003年以來上漲了60.5%,糧食價格上漲77%,只有供給減少或者需求的大幅增加並伴有貨幣的快速增長才能導致價格水平的持續走高。因此,食品價格上漲的背後是供求關係和貨幣的推動。

  加強物價調控要採取多種措施

  根據國內宏觀經濟形勢的發展狀況靈活調整貨幣政策,真正實現貨幣政策由過度寬轉向穩健。總體來講,我國目前的貨幣政策仍然是寬鬆的,信貸投放上應將更多資金投入符合經濟結構調整方向與改善民生的領域,適當控制對基礎設施建設的投放力度。
  優化財政投資結構和規模,擴大消費需求。從制度和機制上增強居民消費能力。我國消費需求不足的一個重要原因是居民消費能力不強,要加強收入分配改革,提高城鄉居民可支配收入的增長速度,特別是農民、工薪階層和城鄉低收入群體的收入增長速度,建立擴大消費需求的長效機制。
  進一步優化投資結構,優先安排續建、投産和收尾項目,嚴格控制新上項目。繼續實行結構性減稅,促進産業結構升級和服務業發展。發揮財稅政策穩定物價的作用,大力支持糧油、蔬菜、棉花等基本生活必需品生産。
  提高農業生産效率,保持國內農産品價格的基本穩定。嚴格控制在將農用地轉化為非農用地,保證耕地面積。增強農業綜合生産能力,以農田水利建設為重點,支持現代農業産業技術體系建設、農業技術推廣和科技成果轉化。
  完善農業保險保費補貼政策,增加對種糧農民的各項補貼規模,提高糧食最低收購價,增加農民生産積極性。一旦發生自然災害,應當從氣象服務、農資生産和資金等多方面支持農戶盡可能保持糧食穩産勢頭。

  凡標注來源為“經濟參考報”或“經濟參考網”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頻稿件,及電子雜誌等數字媒體産品,版權均屬新華社經濟參考報社,未經書面授權,不得以任何形式發表使用。
 
相關新聞:
[快訊]蘇寧:M2增速16%利於抑制物價上漲 2011-03-05
李肇星:政府決心控制物價過快上漲 今年CPI目標4% 2011-03-04
與物價水平挂鉤 讓貧困標準脫貧 2011-03-04
三大不確定因素或給今年物價走勢“添亂” 2011-03-03
解近憂謀遠慮 中國積極應對物價挑戰 2011-03-02
 
頻道精選:
[財智]天價奇石開價過億元 誰是價格推手?[財智]存款返現赤裸裸 銀行攬存大戰白熱化
[思想]皮海洲:支持李榮融炒炒股[思想]葉建平:促進消費的前提是改善民生
[讀書]《五常學經濟》[讀書]投資盡可逆向思維 做人恪守道德底線
 
關於我們 | 版面設置 | &&我們 | 媒體刊例 | 友情鏈結
經濟參考報社版權所有 本站所有新聞內容未經協議授權,禁止下載使用
新聞線索提供熱線:010-63074375 63072334 報社地址:北京市宣武門西大街甲101號
Copyright 2000-2010 XINHUANET.com All Rights Reserved.京ICP證01004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