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障糧食和農副産品供給是防通脹關鍵
2011-03-10   作者:李德水(國家統計局原局長)  來源:證券日報
 
【字號

  2010年我國全年CPI上漲3.3%,基本實現了年初預定的調控目標。為了加強通脹預期管理,建議:

  一、堅持把“三農”工作作為重中之重

  一是要千方百計增加農業生産,保障糧食和農副産品供給,這是防通脹的關鍵所在。但也要看到,糧食和農副産品價格的適度上漲是調整城鄉分配關係的重要杠桿之一。政府工作要着重於防止農業生産資料價格的過快上漲,並在流通環節上加強管理,讓農民真正得到實惠。
  二是加快農村土地制度改革,提高集約化水平,轉變農業生産方式。還要切實解決一些地方實際存在的耕地撂荒問題。
  三是建議改革城市土地開發“招、拍、挂”的做法。十幾年來,這一制度為城市建設作出了重大貢獻,但也是導致房價過快上漲的最主要推手。如果説這是符合市場經濟規則的,那麼從農民手裏徵地每畝只給那麼一點補償費,為什麼就不講價值規律呢?由此在城鄉帶來一系列深層次的社會矛盾。具體建議:
  (1)堅定不移地執行國務院關於控制房價的一系列政策;(2)確保完成國家制定的保障性住房建設目標,可規定真正自住若干年之後允許以略高於成本價購買,使住戶擁有産權,即先租後買,不想住可由政府回購,既解決了當前困難,又有盼頭,全盤均活;(3)總結重慶、上海開徵房産稅試點經驗,逐步推廣,使地方有穩定稅源;(4)深化稅制改革,盡量使財權與事權相匹配;(5)修改土地法,較大幅度提高徵地補償標準。動員更多資源進入市場是消除通脹壓力和發展經濟的寶貴經驗。我們的未來在希望的田野上。

  二、堅持實施穩健貨幣政策

  一是把握好流動性這個總閘門。但決不等於簡單收緊銀根,而在於調整信貸的結構和投向。當前流動性過剩主要反映在城市,農村和城市中的某些領域仍有大片資金嚴重短缺的“乾旱”地帶。要把信貸資金更多地投向實體經濟,特別是“三農”、中小企業和民營經濟。建議考慮按照産業政策的要求,對不同行業實行多層次的差別貸款利率,對商業銀行更多運用差別準備金動態調整工具。
  二是堅決防止熱錢的過度流入。改革外匯管理體制,對某些來源的外匯可以拒絕結匯,實行“藏匯於民”。人民幣國際化是一個循序漸進的歷史過程,不宜過早實行人民幣資本項下的完全可自由兌換。
  三是本着自主性、可控性、漸進性的原則,使人民幣適當穩步升值。這有利於降低進口成本,更可以把升值的壓力轉為結構調整的動力。

  三、加快結構調整,轉變發展方式

  制定經濟政策、實行宏觀調控,不僅要看總量和平均數,更要着眼於結構優化。例如,除了用萬元GDP能耗這個總量指標去考核外,建議還要對各企業單位産品耗能降低率等技術經濟指標進行考核,例如噸鋼、噸鋁綜合能耗,噸公里運輸能耗等。
  這有利於推動企業技術進步,並可作為優勝劣汰的標準,促進結構調整,不斷降低能源特別是石油和其他資源對國際市場的依賴程度。這是防通脹的長遠之計,更是實現可持續發展的根本要求。另外,近年我國科研人員發表的期刊論文數量已超過美國,居世界第一,但這些論文的平均引用率卻排在世界第100名開外。
  建議改革科技人員評價激勵制度,使寶貴的科研資源出更多有用的成果,從而不斷提高全要素勞動生産率,並實現勞動報酬與之同步提高。而只要勞動報酬的提高幅度能大於通脹率的上升幅度,也就沒什麼可憂慮的了。

  四、“努力實現居民收入增長和經濟發展同步”的重點要放在努力提高中低收入居民的收入水平上

  即在調整分配結構上下功夫。由於收入基數懸殊,如果所有居民都按同一比例增長,必將使收入差距過大的矛盾更加惡化,不僅不利於提高抗禦通脹能力,而且會影響社會穩定。
  只要我們認真落實中央的各項政策,今年CPI上漲控制在4%左右或5%以內是完全可能的。

  凡標注來源為“經濟參考報”或“經濟參考網”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頻稿件,及電子雜誌等數字媒體産品,版權均屬新華社經濟參考報社,未經書面授權,不得以任何形式發表使用。
 
相關新聞:
政協委員:耕地質量是保障糧食安全關鍵 2011-03-09
張平:我國糧食庫存達到年消費量的40% 2011-03-06
糧食安全與中國農業制度走向 2011-03-03
建摩天大廈種糧食來節約土地? 2011-03-02
視而不見的糧食污染更可怕 2011-02-24
 
頻道精選:
[財智]天價奇石開價過億元 誰是價格推手?[財智]存款返現赤裸裸 銀行攬存大戰白熱化
[思想]皮海洲:支持李榮融炒炒股[思想]葉建平:促進消費的前提是改善民生
[讀書]《五常學經濟》[讀書]投資盡可逆向思維 做人恪守道德底線
 
關於我們 | 版面設置 | &&我們 | 媒體刊例 | 友情鏈結
經濟參考報社版權所有 本站所有新聞內容未經協議授權,禁止下載使用
新聞線索提供熱線:010-63074375 63072334 報社地址:北京市宣武門西大街甲101號
Copyright 2000-2010 XINHUANET.com All Rights Reserved.京ICP證01004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