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國務院副總理王岐山參加山東代表團審議,提到食品安全問題時連稱慚愧。他説,剛吃飽就出現了食品安全問題,很不好意思。 慚愧是重視這個問題的第一步,還必須有辦法從慚愧轉變到對食品安全感到放心和自豪。王岐山副總理的發言裏已經透露出解決糧食安全的基本設想,關鍵在於是否能下決心執行和持之以恒。 中國的食品安全已經有很多法律和法規,而且有了統一的《食品安全法》,還有相當多的監管部門和人手,包括新成立的全國最高級別的統一指揮部門——食品安全委員會,剩下就是具體監管工作了。王岐山副總理當北京市市長時,每年全國兩會時都陪着書記檢查,從食堂檢查到臥室和洗手間,一直檢查到源頭。這實際上是按照世界衞生組織和聯合國糧農組織推薦的對食品安全的監管方法來實施的,即HACCP(Hazard
Analysis Critical Control
Point)——“危害分析和關鍵控制點”,它是鑒別、評價和控制對食品安全至關重要的危害的一種體系,是對食品“從農田到餐桌”全程安全監控。 “危害分析和關鍵控制點”上個世紀60年代起源於美國並得到美國食品與藥物管理局的認可,後來更得到世界衞生組織和聯合國糧農組織的認可並向世界推薦。迄今,絕大多數國家都採用了這一監管體系。中國並非沒有引進“危害分析和關鍵控制點”,但由於過分強調國情,這種科學的食品監管體系並沒有發揮應有的作用。 例如,強調中國食品很難管的一個重要理由是,中國的食品污染源頭很難控制。因為,中國的食品生産和加工是分散的,有兩億多農戶在用分散的方式生産稻米、小麥和雞鴨魚肉類等産品。有專家認為,這兩億多分散生産的方式得不到根本改變,源頭污染的治理就不可能得到根本解決。 其實,食品的源頭污染和造假在中國並不難解決,按中國食品供應渠道的特點是可以找到辦法監控的。現在,中國的城市和鄉村無論是糧食還是副食品和蔬菜,都有進貨的集散地,同時也有各大超市。在食品集散地和超市建立日常的監管,就足以解決大部分食品的源頭污染和造假問題。 首先,可以要求每個地方的所有食品都從幾個集散地進貨,否則就視為非法食品,如此一來就可以統一監管食品來源。其次,每個城市的工商和公共衞生人員每天都在這些食品進入城市和農村的集散地,對各種待進入市場的食品《按食品安全法》進行檢查,無論是分散生産的食品還是大農場集約化生産的産品,或是經過加工的二次甚至三次産品。如果産品達不到基本的要求,如農藥、重金屬、激素等超標,就拒絕給予進入市場的證明,或沒收就地銷毀。第三,通過檢查的食品必須在標籤上如實註明生産所用的原料、製作過程、産地、生産者、經銷商等等。 在中國,控制食品在源頭上的污染和假貨並非難於上青天。只要在監管上下了功夫,中國的食品安全感就可能從慚愧到放心甚至是自豪。
|